造謠誹謗能開除嗎,怎么定罪量刑
可以開除。
1、造謠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可構成誹謗罪。情節嚴重包括手段惡劣、后果嚴重、影響大等因素。如造成他人精神受到嚴重刺激,造成他人自殺、自傷等后果,影響范圍大影響惡劣等。
2、根據刑法規定,誹謗屬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對于誹謗的受害人,應當自行收集有關證據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訴。直接報警,公安機關是不會受理的。
3、當然,對于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屬于國家追訴案件,可報警,由公安機關、檢察院代表國家追究其刑事責任。
4、對于通過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的,在受害人無法掌握相關證據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協助受害人收集有關證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造謠誹謗發布者的刑事責任問題
由于網絡誹謗內容的發布者是犯罪的源頭,是犯罪行為的始作俑者,因而在一般情況下,網絡誹謗內容的發布者應當承擔網絡誹謗的全部或主要的刑事責任。網絡誹謗內容的發布者是指自己捏造可能損害被害人的虛假內容并將其利用網絡為媒介進行發布和傳播的主體,是網絡誹謗行為中最基礎、最關鍵的一環,是造成網絡誹謗行為之社會危害最直接的原因。
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如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規定中,誹謗是一種嚴格責任,不區分故意或過失,誹謗性言論一旦發表,錯誤就已經構成。而我國大陸刑法典則明確規定了誹謗犯罪屬于過錯責任,必須有主觀上的故意才可能構成犯罪。但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故意僅需要行為人捏造并發布虛假內容,且知道該內容可能會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損害即成立,并不需要其明確認識到損害的嚴重程度。當然,筆者認為也應有例外情況,如行為人雖然客觀上發布了損害被害人人格、名譽的事實,但依據法律或法理其主觀上不應預料到這一結果的,則不應負刑事責任。
造謠誹謗的勞動者被開除了覺得單位做法不合理,可以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訴訟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1-03-18數罪并罰的原則有哪些
2020-11-28定金合同屬于實踐合同還是諾成合同
2021-03-06工地受傷到哪里做工傷認定
2021-01-16女職工哺乳期可以延長哺乳假嗎
2020-12-16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P2P平臺有哪些影響
2021-01-12保證的效力如何認定
2020-12-15合同預期違約的法律后果
2021-02-13炒股盈利怎么算
2021-03-07合同糾紛判決后多長時間執行
2021-03-21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可以代領嗎
2021-03-15裝修工程沒有資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8房屋中介居間不成功能求償嗎
2021-01-15【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事業單位合同工雙休嗎
2021-02-21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煙臺市企業職工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02非法辭退員工一定要經過勞動仲裁嗎
2021-02-01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三責險的賠償金額如何計算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