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寬”的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是國家為有效打擊刑事犯罪和預防犯罪,根據一定時期的犯罪態勢及成因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動準則,可分為基本的刑事政策和具體的刑事政策。“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刑事政策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在我國是根深蒂固,當然在特定歷史時期提出的這一口號,隨著我國刑事司法領域的進步也受到了不少詬病。盡管如此,這個口號在特定歷史時期為解決我國的刑事犯罪問題提供了指導意義,即使是現在也具有其存在的意義,至少在“寬”的表述上并未受到多少抨擊。現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可以說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刑事政策的一種變相提法,只是在字面上看起來這種提法更為緩和,階級色彩沒有那么濃厚。無論上述哪種刑事政策在我國追究刑事犯罪過程中都扮演過或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這兩種刑事政策都體現了一個寬字,可見我國對刑事犯罪的態度一直都持有從寬的一面。
(二)“刑事寬和”理論的積淀
在自然法學派看來,法律只有蘊含一定的倫理價值才會被社會和人們認同,才能真正有效的規制社會,構建起法治國家。正如法治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一是法律是良善之法,二是良善之法得到遵守。法律的良善和刑事寬和不一定能夠完全吻合,但是法律的良善和嚴刑峻法絕不沾邊。刑事訴訟中蘊含著眾多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原則,寬容即屬于刑事訴訟的內在價值之一。也正因為如此,在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確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嚴峻的刑罰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面:罪犯所面臨的惡果越大,也就越敢于規避刑罰。為了擺脫對一次罪行的刑罰,人們會犯下更多的罪行。刑罰最殘酷的國家和年代,往往就是行為最血腥、最不人道的國家和年代”在**利亞看來,嚴刑峻法是不可取的,寬和才是刑罰的真諦。“隨著人的心靈在社會狀態中柔化和感覺能力的增長,如果想保持客觀與感受之間的穩定關系,就應該降低刑罰的強度”。我國俗語中一直有“亂世用重典”的說法,這和**利亞的觀點不謀而合,都強調和平年代的刑事寬和。我國的刑事訴訟可以說采用了拿來主義,借鑒了西方關于刑事寬和理論的研究,使刑事寬和理論成為我國刑事司法實踐的一個重要理論。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系統的制度規定
當前我國對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處理的規定都是散見于法律條文之中,沒有形成一整套的法律制度,無論是“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還是“自首、坦白”、“簡易程序”、“和解程序”都可以說在我國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實踐中充斥著認罪認罰從寬處罰的共同本質。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可以從寬處罰的制度沒有作出專門的規定,使得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在司法實踐中很難進行有效的統一。現行刑法使得我們從認知上很難把握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散見于法律條文中的這些制度被人為的隔離開來,阻撓了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共同本質的認知和理解,間接的妨礙了從宏觀上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構建。
(二)缺乏普遍認同的刑罰制度
刑法中的從寬制度,多為可以從輕減輕處罰,法官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我國刑法第六十七條對自首、坦白的規定仍然使用的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而不是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我國的簡易程序雖然指出案件事實清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認自己的罪行且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就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卻沒有對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可否從寬處罰。盡管實踐中,一旦適用簡易程序,應當對其同時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第三款的規定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實踐中適用簡易程序基本都會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從寬處罰,但是在適用簡易程序中做更直接的規定無疑應該更好。
與自首、坦白一樣,刑事和解制度也僅僅指出刑事和解案件,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可以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法院可以對被告人從輕處罰,仍然沒有從立法上確定應當從寬處罰。理論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即使認罪認罰也未必會得到從寬處理。刑事司法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后沒有得到從寬處理的案例也并不少見,從而導致很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為司法不公,公檢法機關騙取其有罪答辯,不是在挽救自己,而是在坑害自己。
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完善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存在于偵查、審查起訴至審判的整個訴訟過程,涉及自偵查階段開始的認罪認罰選擇,審查起訴階段的量刑協商以及審判階段的自愿、合法性審查和庭審簡化,故有必要對各訴訟階段的辦案程序進行適當調整,同時又必須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1.偵查階段。鼓勵和引導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自愿如實供述罪行并不會減弱公安機關的偵查責任,公安機關仍應依法全面收集證據材料,查明案件事實。相反,偵查階段的自愿認罪可能對防范證據非法取得和案件快速、高效偵破起積極作用。偵查機關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第一次訊問或被采取強制措施時告知認罪認罰從寬的相關法律規定,賦予犯罪嫌疑人啟動請求權。對于未委托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應及時通知值班律師就認罪認罰事宜提供法律咨詢。因此,有必要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保證辯護人、值班律師的訊問在場權,完善檢察機關對偵查活動的監督權,以保障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合法性。
2.審查起訴階段。對于偵查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符合認罪認罰從寬條件的案件,檢察機關在審查證據材料之前應當核實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及過程的合法性,再按照不起訴、附條件不起訴或起訴的法律規定處理。對于應當起訴且滿足認罪認罰從寬條件的案件,檢察機關應當按照量刑協商程序告知被告人指控罪名,與其案件事實、認罪認罰情節有關的量刑規定以及可能的量刑結果,并與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或值班律師進行量刑協商,提出量刑和審理程序建議。對于偵查階段未處理的退贓退賠、刑事和解等事宜,在量刑協商階段有必要一并處理。被告人自愿認罪,對指控的犯罪事實和罪名沒有異議,并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和審理程序建議的,應當簽署具結書。起訴時,檢察機關應當將案卷材料、量刑協議、具結書一并移交法院。對于被告人同意適用簡易程序或速裁程序的案件,檢察機關起訴時還應就審理程序向法院提出建議。為保障量刑協商時的信息對等,在此階段應健全證據開示制度。對于達成量刑協議并簽署具結書的被告人,還應賦予其認罪認罰表示撤回權。
3.審判階段。對于檢察機關按照認罪認罰從寬規定提起公訴的案件,法院應當首先確認案件不存在不應或不宜適用的情形,如被告人屬于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因犯罪性質惡劣、手段殘忍、社會危害嚴重而不足以從寬處罰以及其他不宜適用的情形。法院依照認罪認罰從寬規定審理案件時,應重點審查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控辯協議的合法性,包括被告人是否具有為認罪認罰意思表示的認知能力和精神狀態,作認罪認罰答辯時是否受威脅或引誘,是否有效參與協商并對協議內容和訴訟權利減損后果有充分認識。法院決定適用簡易程序或速裁程序的,可以對庭審做相應簡化,但應當保障被告人最后陳述的權利。對于認罪認罰案件,法院一般應采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和控辯雙方達成的量刑協議并當庭宣判,但法院經審理認為案件罪名與指控罪名不一致、違背意愿認罪認罰、擬宣告刑與量刑協議差距過大、被告人不構成犯罪或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等情形出現時,應及時終止適用認罪認罰案件審理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
刑法中的從寬規定有很多,比如,從輕處罰,減輕處罰等等,這些都體現了刑法處罰的從寬制度,所以我們在做錯事情之后要及時的改正錯誤,不要讓自己錯的很離譜。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的合法嗎
2021-03-23破產清算后還有債務怎么辦
2021-03-22破產和解制度對債務人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020-12-05無期徒刑能改為有期嗎
2021-02-22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商標糾紛能進行法院調解嗎
2021-02-11沒有借條,能以聊天記錄為證據起訴要求償還債務嗎
2021-02-16吵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的證據嗎
2020-12-16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保險合同中單務合同在什么情況下簽訂
2020-11-25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總公司變更資本金要提交書面報告嗎
2021-01-17保險公司的哪些經營行為要進行改正
2021-01-11土地出讓金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0-12-30工業土地分割轉讓嗎
2021-01-26土地轉讓合同條款變更手續的辦件條件,依據和程序是什么
2020-12-11承包的魚塘遇征收,承租人可以獲得補償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