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糾紛要多的部分怎樣量刑
一般的經濟糾紛都屬于民事糾紛,不涉及量刑問題。如果經濟糾紛中夾雜有其他違法事實,觸犯刑法的,如合同詐騙等,此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可能坐牢,具體看案情。
刑法處罰的刑事經濟類型犯罪案件:
1、虛報注冊資本罪
根據《刑法》第158條的規定,犯虛報注冊資本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單處虛報注冊資本的1%以上5%以下罰金。單犯犯本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謂“注冊資本”,是指公司登記時在主管部門登記的實有資本總額。行為人虛報注冊資本,通常是指實際上沒有資本而謊稱有資本或者只有較少的資本謊稱有較多的資本。
2、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
《刑法》第159條規定,犯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虛假出資或者抽逃出資金額2%以上10%以下的罰金。單位犯本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謂犯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是指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的規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未轉移財產所有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出資,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它嚴重情節的行為。
3、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罪
《刑法》第161條規定,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是指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本罪的犯罪對象是“虛假”或“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即在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中虛構、捏造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瞞公司的負債、損益、財物狀況變動、利潤分配等情況,使股東和社會公眾無法了解公司的真實情況。犯罪主體是公司。犯本罪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負責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金。新《會計法》第四十三條明確指出,“偽造、編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了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外,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
4、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
《刑法》第163條規定,犯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刑法》第163條規定,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是指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授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利益,數額較大的行為。
5、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
《刑法》第164條的規定,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的利益,給予公司、企業人員以財物的行為,主觀上行為人有要求公司、企業人員為自己謀取非法利益,但不限于此。犯本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本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人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依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規定處罰。
6、簽定、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
《刑法》第167條規定,簽定、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在簽定、履行經濟貿易合同的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嚴重損失的行為。本罪的主體是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在簽定、履行經濟貿易合同的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嚴重不負責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對對方的資信情況不了解,有的是對對方有無履行合同的能力、有無貨源不作審查,盲目簽定合同等等。行為人主觀上對資產的重大損失是過失,就不負責任而言,行為人既有過失的情況,也有故意濫用職權的情況。構成犯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7、偷逃稅金罪
《刑法》第201條規定,犯偷稅罪,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10%以上不滿30%并且偷稅金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6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金。單位犯本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規定處罰。所謂偷稅罪,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計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金,情節嚴重的行為。
8、串通投標罪
《刑法》第223條規定,串通投標罪,是指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報價,損害招標人或者其他投標人的利益,或者投標人與招標人串通投標,損害國家、集體、公民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因此對于需要量刑的經濟糾紛中多要的部分按照以上規定的量刑標準進行,具體要分觸犯的是哪一種刑法規定的罪行。
二、經濟糾紛未構成刑事案件的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二十三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關經濟犯罪量刑的有關內容,從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經濟糾紛只有在觸犯刑法時候才需要量刑,具體規則參考以上條款規定。如果您對上述內容還有疑問,可在線向律霸網律師進行咨詢,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保險金是否作為離婚共同財產分割?
2020-12-31要約條款能否產生合同效力
2021-03-21如何保障女性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020-12-03股權轉讓給子女算贈與嗎
2020-12-21違章建筑抵押有效嗎
2020-12-07登記地和核發地有什么區別
2021-03-01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什么案件適合一審終審
2020-12-23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別
2021-01-11什么是意外傷害
2020-12-20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學生勸架被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騎車人撞向汽車 司機無責也賠錢
2020-11-27黑龍江殘保金的計算方式
2021-02-09保險代理合同書
2020-12-04嫁出去的女,不是潑出去的水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