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鎮更樓中學的學生訴浙江省環保局不作為一案,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理由是原告代理方要求浙江省環保局行政作為的公函發出之日,距離起訴之日尚不足60日,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而原告代理方認為,盡管浙江省環保局對建德市新安江塑料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嚴重污染環境的行為依法作出處理,履行起法定職責,應以受害方提出申請為前提,但本案屬于緊急情況,應不受上述時限的限制,法院應予受理。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呢?行政機關的法定職責與其法定職權是緊密相聯的。按照民主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在行使權利的時候,必須同時履行相應的義務。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這不但適用于公民個人,同樣也適用于行政機關,因而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職權的同時,還必須履行一定的義務。“行政職責就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依照法律規定所必須承擔的義務”。與公民的義務不同的是,行政機關的法定職責和其法定職權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職權即職責,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具有某一項職權,行政機關可以行使該項職權,而且必須行使,因為行政機關的職權不能像公民的權利一樣,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與行政職權的并存性,是行政職責的一個突出特征。不論職權、職責,都是法律明確規定的,有關法律中使用法定職權、法定職責的用語,只是突出強調行政機關的職權只能由法律授予,并不意味著存在法定職權與非法定職權之分。那么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是否要以行政相對人提出申請為前提?因為行政機關種類繁多,其職責各不相同,對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有些情況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必須先由行政相對人提出申請,比如行政機關依法向符合條件的行政相對人頒發證照,如果相對人不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的資質證明材料,行政機關就無法判斷該相對人是否符合法定條件,也就無法履行頒發證照這一法定職責。另有些情況下,比如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則應積極主動的履行其法定職責,不必以受害人提出申請為前提條件。受害人反映情況,只是行政機關獲取有關案件情況的途徑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行政機關以受害人未提出申請為由,拒絕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職責,即構成行政不作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依照履行法定職責是否需要行政相對人提出申請為標準,可把行政不作為分為兩類:一是履行法定職責需以相對人提出申請為前提,但行政機關仍未履行法定職責所構成的行政不作為;二是行政機關應主動履行法定職責而沒有履行法定職責所構成的行政不作為。上述案件中,浙江省環保局對其轄區內環境污染事故的查處,即屬于第二種情況。導致原告產生這種誤解的原因,是我國目前相關法律對行政不作為的救濟的規定。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屬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這指的僅是上述第二類行政不作為,不包括第一類。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受其性質的限制,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闡釋,進而將履行法定職責的期限規定為60日,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指的仍是第一類行政不作為。因為行政訴訟法事實上排除了法院對第二類行政不作為的審查,那些受這類行政不作為侵害的相對人,只能有兩種選擇:要么不提起訴訟,要么給自己附加一項義務-起訴之前向該行政機關申請,要求其履行法定職責。照這樣理解,原告方認為適用司法解釋三十九條第二款,反倒顯得有些牽強:對于已經受害的864名學生,再申請浙江省環保局履行其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及采取強制性措施的法定職責,好像并不屬于“情況緊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未設立已經出資款項如何返還
2021-02-17合并債權債務包括資產嗎
2021-03-21用別人的畫當頭像侵權嗎
2020-11-19反擔保措施有哪些種類,反擔保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2020-11-12一年半刑期能減刑嗎
2021-01-22醉駕行政拘留7天可以探視嗎
2021-01-28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以格式條款簽訂得到合同叫什么
2020-12-13解除合同通知對方有期限嗎
2020-12-06補償款提存程序
2021-03-17刑事速裁程序能否上訴
2021-01-03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遼寧省勞動合同規定期限
2021-03-23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12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水路運輸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20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保險合同終止多久可以復效
2020-12-26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