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的介紹
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侵犯其合法權益時,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提出起訴,由人民法院立案處理的行政爭議案件。
行政案件具有行政爭議的全部屬性。與行政爭議相比,只是增加了一項程序,即由國家審判機關立案的程序。其具體表現為:當事人與國家行政機關產生行政爭議,向國家審判機關提出起訴,請示解決該項爭議,經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審查,認為符合受案條件者,決定立案處理。故此,原行政爭議轉化為行政案件。行政案件可否構成,是行政訴訟法律制度的基礎問題,是行政訴訟程序的起端,它決定著行政管理相對人能否享有訴權,國家審判機關是否取得對某一特定案件的審判權。因此,正確認識行政案件的屬性,從而判定某一特定行政爭議能否立案處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法律問題。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起行政訴訟必須具備四個基本條件:
(1)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4)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很顯然,這四個基本條件也是人民法院審查起訴和受理案件的基本依據。人民法院依此審查,對于符合條件的予以受理,對于不符合條件的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從而判定行政案件是否成立。
行政案件的評議和宣判
法庭辯論結束后,審判長宣布休庭,由合議庭組成人員進行合議。合議庭代表人民法院根據經過法庭審查認定的證據,確認案件事實,適用相關法律規范,最終形成人民法院對案件的裁定和判決。合議階段是合議庭組成人員各自的判斷形成多數意見乃至一致意見的過程,合議結論應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但少數人的意見應當記入合議筆錄,每一位合議庭組成人員都應在合議筆錄上簽名。
經過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和休庭合議三個階段后,庭審即進入最后宣判階段。宣判是由審判長代表人民法院宣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認定和人民法院對相應具體行政行為的處置,如撤銷、維持或變更。人民法院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除當庭宣判外,還可以擇期宣判。宣告判決時,應告知訴訟當事人的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人民法院。
行政案件是保護公民在被國家行政機關所侵害利益時發生的,它開庭審理需要一些步驟。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審被判離婚何時生效
2021-03-09小區相鄰侵權賠償款如何分配
2021-03-01公司注銷后債權債務怎么處理
2020-12-21集體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1-02-05外匯管制的對象是什么
2021-03-20挖黑礦老板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0-11-08監護人有權禁止未成年人談戀愛嗎
2021-01-26家庭冷暴力的類型
2021-01-22沒有戶口本不能領結婚證有哪些招兒
2021-01-17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股權激勵中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玩忽職守導致公司受損被辭退怎么維權
2020-12-28被辭退需要辦離職手續嗎
2021-03-10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