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關于《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有何規定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司法廳關于印發《關于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的通知
蘇高法〔2011〕412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
為了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更好地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法兼顧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提高司法效率,促進社會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刑事訴訟工作實際,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司法廳聯合制定了《關于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現將本規定予以印發,請認真參照執行。
關于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一、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更好地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法兼顧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提高司法效率,促進社會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刑事訴訟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指輕微刑事案件和解,是指進入刑事訴訟程序的本規定確定范圍內的刑事案件,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或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以下簡稱“辦案機關”)、其他組織或個人調解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認罪、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形式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協議,經辦案機關審查認可后,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寬處罰或免予處罰的案件處理方式。
第三條 刑事和解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真實自愿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雙方應當自愿參加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過和賠償以及被害人的諒解均出于真實意愿。
(二)協商一致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在充分交流、協商的基礎上,對賠償、是否同意司法機關從寬或免予刑事處罰等關鍵問題達成一致規定。
(三)合法適度原則。和解協議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社會公序良俗,不得侵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應考慮社會公眾對和解結果的接受能力,避免給社會公眾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辦案機關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雙方達成和解的基礎上,應綜合考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認罪悔罪態度、主觀惡性等因素,依法對其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或者決定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防止片面地以賠代罰。
(四)依法辦案與化解矛盾相統一原則。刑事和解工作應當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依法進行,切實彌補被害人因他人犯罪行為而遭受的損失,著力化解社會矛盾,努力修復被破壞的社會關系。
第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應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共同推進刑事和解工作。
第五條 刑事和解可以由當事人雙方自主進行,辦案人員主持、協調下進行,或在雙方當事人認可的其他組織及人員主持、協調下進行。
第六條 根據和解行為及達成和解協議所處的刑事訴訟階段,和解協議應分別在偵查、起訴、審判程序終結前履行完畢。
刑事和解未達成協議或者協議未及時履行完畢的,應當及時繼續刑事訴訟程序。
第七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和解過程中陳述的案件事實未經刑事訴訟程序確認的,不得作為之后定罪量刑的證據。
第八條 辦案機關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雙方達成的和解協議依法作出相應決定或裁判后,其中一方或者雙方對和解協議反悔的,不影響生效決定或裁判的效力。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和解協議內容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
(二)和解協議內容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
(三)有證據證明該和解協議內容并非當事人真實意愿表示的;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和解協議履行完畢之后威脅、報復被害人的。
和解協議因上述原因被否定的,原決定或裁判經審查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申訴或再審條件的,應當依法進行處理。
二、適用的范圍和條件
第九條 下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犯罪行對應刑法規定適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單處罰金刑罰,其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及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均輕微的,可以進行刑事和解: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
4、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數額較大”的情形。
(二)過失致人重傷案;
(三)過失致人死亡,情節較輕的;
(四)依刑法適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單處罰金刑罰的輕微刑事案件:
1、因民間糾紛引發的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
2、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以犯其他罪行為目的多次非法侵入者除外;
3、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
4、遺棄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
5、因合法債務、經濟糾紛引發的非法拘禁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一款);
6、故意毀壞財物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7、依刑法適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刑罰的交通肇事案,但交通肇事后逃逸未主動投案、醉酒駕車或追逐競駛、行為人具有多次嚴重危及交通安全的違法行為、或者二次以上因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被行政拘留、曾因交通肇事犯罪被刑事處罰的除外;
(五)未成年人、在校學生、七十五周歲以上老年人初次犯罪,依刑法適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單處罰金刑罰,有明確被害人的案件,但嚴重暴力犯罪的除外。
第十條 下列案件,不得進行刑事和解:
(一)涉黑、涉惡、有組織犯罪以及其他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案件;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系累犯、慣犯或者因違法犯罪曾受到刑罰處罰、勞動教養的;或在服刑、勞動教養、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勞動教養所外執行和被采取強制措施期間又故意犯罪的案件;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連續犯罪或者多次作案的案件;
(四)社會影響惡劣的案件;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曾因故意犯罪有過刑事和解記錄又故意犯罪的案件;
(六)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
(七)侵害不特定多數人合法權益的犯罪案件;
(八)其他不宜適用刑事和解的案件。
第十一條 適用刑事和解的案件,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認罪,有悔罪表現;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雙方自主自愿決定和解,或者經辦案人員建議后雙方愿意和解;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得到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諒解。
三、程序和法律后果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十二條 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辯護人可以書面或口頭形式向辦案機關提出刑事和解申請,口頭形式應當記錄在案。符合本規定的,辦案機關應啟動和解程序。
對于可以進行刑事和解的案件,當事人雙方均未提出和解申請的,辦案機關應向當事人雙方提出刑事和解的建議,該建議應當記入筆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雙方均同意進行刑事和解的,應在同意和解協議或者筆錄上簽名、蓋章確認,作為啟動刑事和解工作的依據。
第十三條 辦案機關對擬開展刑事和解工作的案件,應先行審查以下內容:
(一)案件是否符合偵查、起訴條件。公訴案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6條的規定進行審查;自訴案件依照前述司法解釋第186條的規定進行審查。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三)案件是否屬于可以進行刑事和解的類型。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是否具有相應的賠償意愿和賠償能力。
第十四條 刑事和解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進行。當事人的近親屬、受委托律師以及其他受委托人,可以代為進行協商和解事宜。被害人已死亡的,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的近親屬之間進行。
當事人中有未成年人或者非完全責任能力人的,和解時應有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監護人出席,并對和解結果進行確認。
刑事和解應當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適當方式向被害方賠禮道歉,經雙方充分溝通后達成協議。
第十五條 由辦案機關主持刑事和解的,應告知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雙方在刑事和解中各自享有的權利,需要承擔的義務,以及和解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
辦案人員在雙方協商和解過程中,可以為雙方進行必要的事實溝通和法律釋明,但不得對任何一方施加壓力。
第十六條 辦案機關開展刑事和解工作,可以邀請人民調解組織,或者當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成員,或者雙方當事人熟悉人員參加。
第十七條 和解協議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并向被害人或者其親屬道歉。
(二)有賠償或者補償內容的,應當明確賠償或者補償的數額、責任人、履行方式及履行的具體時間。
(三)被害人或其親屬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表示諒解,同意撤回自訴,或同意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從寬或免除處罰。
刑事和解協議,由雙方當事人或其代理人簽名、蓋章,一式三份,雙方當事人各執一份,辦案機關留存一份備查。
第十八條 由當事人雙方自主進行或雙方認可的其他組織及人員主持、協調達成和解協議后,辦案機關應當根據本規定進行審查。審查時,應聽取當事人雙方對和解的規定,告知被害人刑事案件可能從輕處理的法律后果和雙方的權利義務,并記錄在案。凡符合本規定的,認可其效力,否則對其效力不予認可。
和解協議約定的賠償或補償數額超過法律規定額度的,可以認可。但辦案機關不應因此而超出法律規定的幅度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寬處罰。
第二節?受理、立案偵查階段
第十九條 公安機關辦理符合刑事和解條件的案件,應當依法立案偵查,查明案件事實,固定相關證據,將案件偵查終結。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不得適用刑事和解。
第二十條 公安機關決定適用刑事和解的,應當由辦案部門提出規定,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法制部門審核后,報本級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并報上一級公安機關法制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公安機關主持刑事和解時,應當錄音錄像。
第二十二條 公安機關主持刑事和解以兩次為限。
第二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協議并履行完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后,可以撤銷案件,并于作出撤銷案件決定后三日內報同級人民檢察院備案審查。檢察機關發現公安機關撤銷案件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自收到撤銷案件決定書后七日內通知公安機關重新啟動刑事訴訟程序。
第三節?審查逮捕、審查起訴階段
第二十四條 雙方當事人要求檢察機關參與主持、協調進行刑事和解的,應當向檢察人員提出申請,由檢察人員提交部門負責人、主管檢察長審批。
對于可以適用檢調對接程序的案件,按照《江蘇省檢調對接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對于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符合本規定規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作為無逮捕必要的重要因素予以考慮,一般可以作出不批準逮捕的決定。
審查起訴過程中,在不妨礙刑事訴訟進行的前提下,可以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第二十六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協議并履行完畢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不起訴。
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管理機關處理。
第二十七條 因當事人雙方達成刑事和解而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不批準逮捕、不起訴決定的,應由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四節?審判階段
第二十八條 對于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未經過刑事和解程序,或雖經調解但未達成刑事和解協議,或雖達成刑事和解協議但未實際履行的,人民法院經審查符合本規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的,可以在一審宣判前繼續促成當事人達成刑事和解、履行和解協議。
第二十九條 對于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輕微刑事案件,被害人與被告人達成和解協議并明確要求對被告人免于刑事處罰,人民法院經審查后認為可以對被告人免于刑事處罰的,可以依法判決對被告人免予刑事處罰。
上述案件,被害人在和解協議中僅同意對被告人從輕、減輕處罰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具體情況依法判處。
第三十條 被害人與被告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人民法院作為定罪量刑情節予以考慮的,可以在裁判文書中載明和解協議的具體內容,但根據當事人要求或者該和解協議的內容涉及個人隱私等不宜公開的除外。
第三十一條 對于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與被告人在一審判決宣告以前達成和解協議,經審查符合規定,自訴人撤回自訴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自訴人和被告人在二審階段達成和解協議,經審查符合規定,自訴人撤回自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準許撤回自訴,并撤銷第一審判決或裁定。此種情況下被告人被先行羈押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19條第3項的規定,人民法院不承擔國家賠償責任。
四、附?則
第三十二條 對于因刑事和解而未被追究刑事責任或受到從寬處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辦案機關應當對其進行法制教育。
第三十三條 根據案件性質和具體情節,按照本規定符合和解條件,當事人雙方均愿意和解,僅因被告人確無賠償能力而影響和解的,辦案機關可以視情啟動被害人國家救助程序對被害人方予以適當救助。所支出的救助基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應當在約定的期限內償還。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適用于本省各級政法機關,此前各地政法機關已經出臺的相關規定與本規定相抵觸的,按本規定執行。本規定執行過程中,如遇特殊情況和問題,逐級對口報請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司法廳研究解決。
第三十五條 本規定自2011年10月1日試行。如法律、司法解釋有新規定的,執行新規定。
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糾紛法律意見書是怎樣的
2021-02-01申請減刑假釋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3非機動車追尾機動車怎樣認定責任
2021-01-01外地人在什地方可以補辦結婚證
2020-12-16舉行婚禮沒有結婚手續怎么辦
2021-02-03母親能追要多年的贍養費嗎
2020-12-14抵押物變現后怎么提存
2020-11-15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怎么辦
2021-01-19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法院會拍賣唯一住房嗎
2021-03-19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1年合同幾個月實習期
2021-01-25人壽保險中的受益人是誰
2021-01-11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被保險人過錯的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3-21如實告知規定對保險業提出新要求
2021-02-13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可以動用的情形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