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撤銷和行政賠償能不能一起判
【案情】
2014年7月2日,徐某具狀向某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狀中稱:原告系執業醫生,在某村衛生所從業,并以某村衛生所的名義與某市衛生局簽訂了《向零差率村衛生室鄉醫購買服務協議》,因自二月份以來,未享受公衛經費和各種津貼補貼,故收取了二患者的就診費30元,未按零差率收費,2014年5月6日,被某市衛生局在抽查中發現。2014年6月9日,某市衛生局作出如下處理決定:1、對某村衛生所2014年4月1日以來的門診統籌不予報銷;2、取消徐某進入藥品零差率村衛生所資格;3、撤銷某村衛生所。4、扣除徐某4至5月預發工資。徐某認為,原告收取二患者30元,只是違反了《向零差率村衛生室鄉醫購買服務協議》之規定,應當按照《向零差率村衛生室鄉醫購買服務協議》給予處罰,扣除原告當月工資,不應當對衛生所2014年4月1日以來的門診統籌不予報銷;不應該取消徐某進入藥品零差率村衛生所資格;更不應當撤銷某村衛生所。被告的處理不僅不合理,也于法無據,同時在程序上也違法。原告徐某在訴狀中提出如下訴訟請求:一、請求撤銷某市衛生局的處罰決定;二、請求某市衛生局賠償各種損失共計人民幣13210.7元。
【分歧】
本案在審查立案中,出現意見分歧。
第一種意見,國家賠償法第九條規定,賠償損失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國家賠償法第九條從條文的用語“應當…也可以…”來看,這里的“應當先向義務機關提出”不是強行性規范,而是倡導性規范,是向義務機關單獨提出,還是“在請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賦予了賠償請求人的選擇權。因此根據該條規定,我國的行政賠償程序實行“單獨式”與“一并式”兩種程序。一并的含義就是將幾件事合在一起辦,因此,行政訴訟中可以附帶提起行政賠償請求。同時,最高院關于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原審判決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法應當予以賠償的,在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同時,可以就行政賠償問題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就行政賠償部分發回重審。從該解釋條文也可以看出,行政賠償是附帶于行政訴訟。
第二種意見,行政訴訟與行政賠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訴訟,難以相融,在行政訴訟中不能附帶提起行政賠償,而是分別立案,可以并案審理。條文中的“一并”含義,不是合在一起,這里的“并”字是作副詞使用,例如“兩說并存”,“相提并論”。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時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時進行。
【評析】
小編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訴訟的性質取決于它要解決的爭議的性質,而爭議的性質通常由爭議主體與爭議的內容所決定。行政賠償爭議就爭議的主體來說,它類似于行政行為爭議,就爭議的內容來說,它類似于民事爭議。因此,行政賠償訴訟與行政訴訟雖然都是因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訴訟,都是以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為被告,但行政賠償訴訟與行政訴訟還是有一定的區別:行政訴訟審查的是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行政賠償訴訟審查的是行政行為是否造成損害后果。行政訴訟的裁判主要針對行政行為的效力,而行政賠償訴訟的裁判主要解決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是否應對相對人承擔財產責任問題。行政訴訟只能依法裁判,而行政賠償訴訟具有可調性。
其次,雖然在行政訴訟法頒布實施前司法實踐中有過將行政侵權賠償納入行政附事民事訴訟范疇的經歷,但在已經頒布實施的行政訴訟法中既然已將行政侵權賠償單獨列為三章加以規定,那么行政侵權賠償就應該相應從民事訴訟中分離出來,就應當按照行政訴訟的特定程序來審理,而不應仍將其作為民事案件來附帶審理。否則就違背了行政訴訟法的立法本意。
最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或者因具體行政行為和與行使行政職權有關的其他行為侵權造成損害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分別立案,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合并審理,也可以單獨審理。此處的“一并”顯然是作“不同的事物同時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時進行”理解。該司法解釋尚未廢止,為有效解釋,該解釋條文也是“一并提出”,與國家賠償法規定并不沖突,故國家賠償法第九條規定之中的“一并”與解釋中的“一并”應是一脈相承,意義相同。是故,第二種意見有法源依據。
行政機關能自行撤銷行政許可嗎
撤銷行政許可,違法行為的主體可能是許可機關,例如,未按照法定條件做出許可,也可能是行政許可申請人,例如,利用欺騙的手段缺的許可。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許可是否擔責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則,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需要有法律依據。有些行政行為是依職權做出,有些是依申請作出,但一般都有法律的規定。例如,行政許可決定,行政處罰決定。
如果行政機關想自行撤銷自己做出的行政行為,是否也需要有法律依據呢?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認為,撤銷行政行為本身也是行政行為,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則,也應當有法律依據,否則,不能自行撤銷。另一種認為,行政機關有做出行政行為的權力,當然就享有撤銷的權力。行政機關只要認為自己做出的行政行為有問題,就可以(也應當)自行撤銷,無需法律再作出規定。
行政機關撤銷自己已作出的行政行為,涉及到許多問題。例如,有些行政行為雖然錯了,但卻不能(不應)撤銷,如有些行政許可行為。有些行政行為已經司法機關審查并作出裁定或判決,已具有了司法約束力,行政機關也不能撤消了。有些行政行為雖然錯了,但已存續多年,當事人已對其產生信賴,也不宜撤銷。
另外,授益性行政行為與損益性行政行為的撤銷也應當有所區別。從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的規定看,也都對改正或撤銷行政處罰行為和行政許可行為做出了規定。因此,行政機關要撤銷自己已作出的行政行為時要事先了解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可任性。一般而言,對于損益性行政行為的變更,相對于授益性行政行為而言約束要少一些,只要行政機關認為自己做出的行政行為有問題,而法律又無禁止性規定的,行政機關就可以撤銷或變更。
對于行政相對人來說,最關鍵的并不是撤銷的合法性,而是對自身是否損益。
(1)如果許可機關違法許可的,撤消后給被許可人造成損失的,許可機關應當賠償;
(2)如果是申請人有過錯,不當得利應當追回;
(3)行政許可機關無過錯,當事人也無過錯,因為為了公共利益才撤回,所以撤回行政許可給當人如果造成損失時,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補償。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行政撤銷和行政賠償能不能一起判”問題進行的解答,通過以上案件,可以知道行政撤銷訴訟和行政賠償訴訟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案件,是不能同時提出的,自然不能同時判決。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裝卸站不編制溢油應急計劃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0-11-24關于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進一步優化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2021-03-04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積極意義
2021-03-25訴訟離婚中的訴訟費,訴訟離婚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02購買集資房要什么條件
2020-12-05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一線城市樓市退燒,2020北京房產最新政策
2021-02-18國企如何編制改制方案
2020-12-26試用期15天沒工資合法嗎
2021-03-10北京市是經濟性裁員標準
2021-01-17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分入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群文是什么
2021-01-13交通事故傷人后保險公司理賠流程
2020-11-18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罰款5至30萬的情形
2021-01-25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雇主責任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04保險“霸王條款”輸官司
2021-01-04保險公司的業務
2021-01-14土地出讓金先征后返合法嗎
2020-12-24土地轉讓手續是如何辦理的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