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了《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使得在民事領域,侵害他人人身權與特定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但是,當侵權行為超過一定的限度而構成犯罪時,被害人能否行使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卻沒有作出規定,導致實踐中大量因為犯罪行為而造成的精神損害得不到相應的賠償。
一、刑事案件精神損害賠償的法理基礎
賦予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以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在許多國家的法學界和司法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確認,體現了現代民法的價值趨向,是刑法理念的轉變和進步。
(一)確立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被害人合法權益得以救濟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社會向現代法治的轉化,人們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無論是刑事法律還是民事法律都特別強調對個人權利的保護。我國刑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刑訴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些規定都為被害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供了現實的法律依據,但同時也明確了刑事案件的損害賠償僅限于物質損害賠償,被害人由于犯罪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減損則難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并沒有得到充分救濟。
眾所周知,精神損害具有客觀性和可辨認性,被害人因犯罪行為而可能遭受精神損害,這是毋庸置疑的,有損害就應有賠償,就必須賦予被害人以法律上的救濟權,從而對被害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給予物質撫慰,對精神利益的減損進行填補。
(二)確立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刑民法律效力位階平等的必然結果。民事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在我國已經得以正式確立,而對犯罪行為的精神損害賠償刑法沒有明文規定,是不是因此就認為在刑事領域是絕對排斥精神損害賠償的呢?我們知道,刑事上的犯罪行為,從民事法律角度上看,又是民事侵權行為,而且是危害程度更加嚴重的侵權行為。如侵害他人身體權的故意傷害行為造成他人精神損害,如果傷害后果較小,未達到輕傷以上的程度,受害人完全可以依據民法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如果傷害后果較重,具備了刑法規定的社會危害性而構成故意傷害罪時,被害人更有理由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三)確立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也是法律責任重合適用的重要特征。法律責任是指因損害法律上的義務關系所產生的對于相關主體所應當承擔的法定強制的不利后果。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分為公法責任和私法責任。民事侵權行為由于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了精神損害,受害人有權要求行為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的責任,這是一種私法責任;如果行為超出一定的限度而觸犯刑律構成犯罪時,不僅侵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危及了國家的安全和秩序,國家運用刑罰權對犯罪分子科以刑罰,這是行為人所承擔的公法責任。但是不是行為人已經承擔了公法責任就可以免除其私法責任呢?筆者認為,公法責任與私法責任并不互相排斥,刑事責任的追究并不能取代民事上的精神損害賠償,公法責任是行為人對國家承擔的,而私法責任是行為人對被害人承擔的,二者可以重合適用,相互補充。
(四)確立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順應世界各國通行做法的理性選擇。精神損害賠償作為一種非財產性賠償早在1896年《德國民法典》中得以確立,而后為歐洲許多國家所效仿。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涉外刑事案件將會有所增加,為了充分、平等地保護各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遵循世界通行做法,必須明確規定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二、刑事案件精神損害的界定在大量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行為是否給被害人造成精神損害,從而確定被害人能否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為此,必須對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進行界定。精神損害是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權或特定的財產權,導致被害人產生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喪失、減損。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損害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行為人的侵害行為必須是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
(二)要有精神損害的事實,這是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前提條件。犯罪行為只有造成被害人的情緒、思維、意識嚴重阻礙,產生了憤怒、恐懼、焦慮、沮喪等不良情緒,才可以依法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三)犯罪行為與精神損害之間必須具有因果關系。如果被害人的精神損害并不是由于犯罪行為引起,則行為人不負賠償責任。當然,這種因果關系不一定是直接的,被害人遭受精神痛苦大多數是因為介入了公眾輿論的因素,從而使得其自尊心和名譽感受到損害。
三、刑事案件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方式
(一)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在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精神痛苦理應成為衡量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量刑上應考慮的重要因素。如果被告人承擔了精神損害賠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被害人的損失,應當視為被告人的悔罪表現,可以從輕處罰。同時,附帶民事訴訟程序可以降低訴訟成本,節約訴訟資源,減少法院審判工作的難度,便于被害人訴訟。為此,必須對我國刑訴法第七十七條之規定進行修改,使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并不局限于物質損失,還應包括精神損害。
(二)直接提起民事訴訟。由于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相比,對時間的限制會更加嚴格,如果精神損害賠償的存在與否以及損害的大小和賠償的數額在較短的時間內難以確定,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勢必會造成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不利于及時有效打擊犯罪,也限制了被害人的舉證時限,實則危害其實體權益。因此,被害人可以在刑事案件的判決生效以后,直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之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春海律師,男,畢業于燕山大學法學專業,山東濱藍律師事務所主任,專職律師。 自執業以來,一直從事房地產、公司、金融等法律事務,在為房地產、公司企業、銀行、擔保公司、政府機構等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該律師以其優良的專業化服務和勤勉的敬業精神贏得了廣大客戶的好評。 先后為濰坊信悅房地產有限公司、濰坊市家福置業有限公司、濰坊市一鼎裝飾有限公司、濰坊萬泰裝飾設計有限公司、濰坊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濰坊分行、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濰坊中心支公司、山東津海油氣能源有限公司、彩娜菲詩(中國)全國連鎖機構等多家單位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為濰坊市濱海地稅局、濰坊市坊子區招商局、濰坊市坊子區安監局等多家政府機關擔任常年法律顧問。全程參與濰坊市奎文區集體資產改制專項法律服務工作。 聯系方式:17861215566
電話騷擾構成民事糾紛嗎
2020-12-30家庭債務夫妻雙方如何承擔
2021-02-20哺乳期罪犯可以申請監外執行嗎
2021-03-13父母如何起訴子女索要贍養費
2021-03-23醫療事故喪葬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民間房產抵押借貸流程
2021-01-03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產品責任是怎么構成的
2020-12-31飛機延誤險賠償太低怎么辦
2020-12-10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保險公估人有哪些職責
2020-12-13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2-14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