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或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對當事人的一定財產采取強制性保護措施,以保證將來的生效判決得以有效執行的法律制度。
所謂對到期債權的訴訟保全,是指法院在立案或案件審理階段,根據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已到期的其對第三人享有的債權采取強制性措施,裁定第三人不得對本案債務人清償。由于對到期債權的保全涉及本案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超越了本案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若處理不好,會直接影響第三人的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
到期應得收益是指當事人依據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對其存于相對人處的具有資本性質的投資所應收得的利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適用民訴法意見》)第104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債務人到期應得的收益,可以采取財產保全措施,限制其支取,通知有關單位協助執行。
由此可見,到期應得收益與到期債權一樣,均為債權人到期的但尚未被其實際占有支配的金錢利益,實踐中容易混淆。
相關知識:二者之間的不同點
(1)對象不同。到期債權的對象是債務人依據合同所應得的債權利益;而到期應得收益是債務人對其具有資本性質的投資所應獲得的利益。
(2)法律規定對二者應采取的保全措施不同。對到期應得收益,法律規定的保全措施是裁定限制債務人支取;而對到期債權的規定則為裁定第三人不得對債務人清償。
(3)對相對人或第三人所采用的法律文書種類不同。雖然法院對到期應得收益和到期債權的債務人,均采用相同的法律文書形式即裁定,但對二者的相對人或第三人所采用的文書種類則有所不同。對到期應得收益的相對人——有關單位采用的是通知書;而對到期債權的第三人則采用裁定書。
(4)相對人或第三人對保全措施享有的法律權利不同。按現有法律規定,相對人對法院限制債務人支取到期應得收益的通知,僅有協助執行的義務,而無權利;而第三人對法院不得清償到期債權的裁定,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適用民訴法意見》第110條的規定,享有申請復議的權利。
關于對未到期債權訴訟保全的問題,手續比較復雜,程序會比較麻煩,如果有專業人士的協助會事半功倍。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人的自主擇業費是軍人個人財產嗎
2021-01-10未約定保證方式保證人要還錢嗎
2021-01-28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車禍有人受傷警察會立案嗎
2021-02-15商鋪可以贈予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12民事案件能否跨地區移送管轄
2020-12-22拆遷補償款能否強制執行
2021-01-15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雙方為同等責任,肇事方車輛修理費可以要求受害方承擔嗎?
2021-02-1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手續
2020-11-09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合同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1-13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找壽險公司索賠有哪些手續,索賠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5交通意外險的投保方式有哪些
2021-03-22人身保險投保方擁有怎樣的權利
2021-01-28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