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只要對債務人履行了通知義務即可(通知的義務履行的方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不必要征得債務人的同意。債務人的同意并不是這種轉讓行為發生法律效力的前提。
債權轉讓,又稱債權讓與或合同權利的轉讓,是指債權人通過協議將其債權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行為。債權在全部讓與時,受讓人取代原債權人成為合同關系的新債權人,原債權人脫離合同關系;在部分讓與時,受讓人作為第三人將參加到原合同關系之中,與原債權人共同享有債權。此時,合同權利人一方已由一人變成數人,合同之債成為多數人之債。
債權轉讓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能有效:
(一)必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
(二)債權的轉讓人與受讓人必須就債權讓與達成合意;
(三)轉讓的債權必須具有可讓與性;
(四)必須有轉讓通知。
我國《合同法》第80條第1款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合同法對債權轉讓的生效要件采用通知主義原則。從審判實踐看,如果嚴格限定債權轉讓履行通知義務的主體為轉讓人,那么轉讓人與受讓人就債權轉讓合意達成后,轉讓人怠于履行通知義務時,受讓人有可能錯失行使債權的時機,進而遭受損失。
從訴訟角度來看,如果雙方的債權債務事實客觀存在,債權轉移也沒有損害債務人的利益,為了減少訴累,節約司法資源,即使通知的行為存在瑕疵,也應當認定該轉讓行為有效,這樣更有利于客觀、及時、高效地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因此,通知的行為既可由債權轉讓人直接通知債務人,也可以由受讓人持其與債權人達成的債權轉讓協議或債權人出具的債權轉讓憑證進行通知,兩種通知的法律效果應同等。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只要對債務人履行了通知義務即可。債務人的同意并不是這種轉讓行為發生法律效力的前提。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期間電器壞了誰來修
2021-02-26戶口被注銷婚姻關系如何處理
2021-03-18集體商標與證明商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2精神暴力包括哪些行為
2020-11-12假離婚算離婚么
2020-12-07涉外合同如何確定應訴管轄
2020-12-18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賣房合同代理簽字成立嗎
2021-02-06老師打破學生頭,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9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公司倒閉簽約新公司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30乘客沒有買航延險航班延誤能獲賠嗎
2021-03-01工程承包人自行投保的范圍怎樣確定
2021-03-12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平安保險雇主責任保險
2021-01-11保險理賠維權三條途徑
2021-01-05土地承包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3-02未經發包方同意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