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五十二條:“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損毀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隱私等情節較輕的治安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
(一)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引起的;
(二)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
(三)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對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民間糾紛,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申請處理。第一百五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調解處理:
(一)雇兇傷害他人的;
(二)結伙斗毆或者其他尋釁滋事的;
(三)多次實施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
(四)當事人明確表示不愿意調解處理的;
(五)其他不宜調解處理的。
第一百五十八條調解達成協議并履行的,公安機關不再處罰。對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后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依法予以處罰;對違法行為造成的損害賠償糾紛,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因此,對違法行為人處罰不處罰,公安機關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對待,如果符合上述調解的條件,依法給予調解(調解只是民事,追究對方過錯是公安機關的事,不能調解),調解達成協議并履行的,公安機關不再處罰。如果不適用調解處理的,公安機關將會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對違法行為人給予相應處罰。
治安處罰的法律法規
1、根據《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根據《行政訴訟法解釋》
(1)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2)第四十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如果您還有疑惑,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歡迎您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索賠和解的處理程序有哪些
2020-11-28賠償委員會的組成
2021-01-15誰是行政訴訟案的共同訴訟人
2021-03-22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履行什么職責
2021-02-24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代表人有哪些差異
2021-01-02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學生私自離校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6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崗位變更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6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做了一年多的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1-19兒童意外險限額是多少
2020-11-21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21-02-01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由一張車票所引發的保險官司
2020-12-22普通大貨車裝載硫酸發生事故的保險理賠
2020-11-20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