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機構對外國銀行在中國設立分行進行合并監管嗎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對外國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分行實行合并進行監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
第四十八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2家及2家以上分行的外國銀行,應當授權其中1家分行對其他分行實施統一管理。
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對外國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分行實行合并監管。
公司合并后對員工的保護
1、現金支付形式
現金支付形式就是要求企業以現金支付給員工作為解除長期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對于現金流充裕的企業來講,這種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一次性解決,沒有為改制后的企業留下什么后遺癥,但是這種方式將極大的侵占企業的資金流,降低了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使得企業很容易陷入危機之中。
2、股權支付形式
股權支付形式就是直接將企業的凈資產以經濟補償金的方式落實到每個員工上,企業改制后,形成員工對于改制后企業占有的股權。雖然這種方式在相關文件政策上是允許的,但是在操作中卻有兩個明顯障礙,首先是由于《公司法》對于公司股東人數的限制,使得員工持股的人數受到限制,同時由于員工持股會等持股載體的組建已經很難再得到有關部門的審批,那么員工以何種身份、方式持股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其次員工集體持股方式在大多數地方已經行不通,地方政府更多的希望由原來企業的經營層絕對控股改制后企業,不支持所有員工共同持股。因此,從以上兩點看,以股權形式支付員工經濟補償金也不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3、債權支付形式
如果改制企業的支付能力比較差,為了緩解支付改制成本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壓力,可以將員工的經濟補償金轉為改制企業的負債,同時減少相應的企業凈資產。企業改制后,員工持有改制后企業的債權,并根據相應的規定和條件獲得清償。改制企業以債權形式支付員工經濟補償金,一定要獲得上級主管部門和政府的批準,以避免改制后違反《會計法》和《稅法》的風險。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對外國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分行實行合并進行監管。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產地標記與商標的區別
2020-12-13合伙協議的內容包含哪些
2021-01-08離婚給女方贍養費標準
2020-11-18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行
2020-11-18銀行監督機構從業人員需承擔哪些法律職責
2021-02-17受欺詐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2020-11-17擔保可以采用哪幾種方式,簽訂擔保合同時要注意什么
2020-11-14學生被拐賣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7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雙方在什么條件下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8確認勞動關系規定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1在勞動糾紛中舉證責任怎么規定的?
2020-12-31如何買壽險才能既省錢又獲得充分保障呢
2021-02-28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保險經紀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
2021-03-01理賠超過保險額明年保險會上漲嗎
2021-02-11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網絡保險受到哪些限制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