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從什么時候開始發生
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是指不當得利使受益人與受損人之間發生不當得利的債權債務關系,受損人享有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權利。
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2條中表述為:“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該法律條款中包含了構成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成立的四項基本要件,即一方獲利;一方受損;獲利無法律上原因;獲利與受損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四項要件,是檢驗不當得利是否成立的基本標準,也是確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基本法律事實。
(一)一方獲利
首先,關于不當得利制度中的“利益”,學界有兩種學說:一種認為必須是財產利益,另一種認為不應局限于財產利益。還應當包括精-神利益。筆者認為,精-神利益不是有形的而是無形的,所以證明起來有很多方面困難,在確定歸還數額方面也存在較大難度。對照各國立法中關于不當得利的規定,它們大多數以“利益”字樣表明,并未作具體的描述,當然也有他國法律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民法典》第356條,將精-神利益非常明確的規定不屬于此處“利益范疇”。參考各國立法現狀和不增加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實際運用的復雜性,本文討論的的不當利益不包含精-神利益,專指括物質利益。
其次,對于“獲得”的理解。一方獲得利益,也就是自己利益有所增加。此處如何理解“增加”,理論界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利益“增加”應當以當事人整體財產的增多為標準,該觀點主要以史*寬先生和孫*焱先生為代表。第二種觀點認為,利益“增加”應當以具體行為所引起的具體財產增加為判斷標準,而非整體財產增多。該觀點主要以王*鑒先生為代表。筆者認為,第二種觀點更為合理。因為如果以第一種觀點理解,那么很多沒有法律依據的利益變動,將會有了合法外衣,其會打著“整體利益平衡”的幌子非法轉移利益,這就違背了不當得利制度的公平原則基礎。
最后,不當利益的取得方式不應做嚴格限制,可以有多種途徑,可以是法律行為,也可以是事實行為;可以是獲利者的行為,也可以是利益受損人的行為;可以是當事人的行為,也可以是案外人行為更可以某種自然事件。但無論利益取得的方式如何多樣,其表現方式也就兩種:一是消極得利;二是積極得利。消極得利是指積極財產本應減少的未減少,消極財產本應增加未增加,如預期的支出實際未支出,預期的負擔實際未負擔以及預期抵押的物權實際未抵押等。積極得利表現為消極財產的減少和積極財產的增加,消極財產的減少體現為債務的消滅,擔保之債的滅失;積極財產的增加體現為接受贈與取得所有權、債權轉讓取得債權等。
(二)一方受損
關于損失,主要有“財產差額說”和“財產損失和權益歸屬損害說”。筆者認為這兩者說法各有千秋,不當得利可分為給付不當得利和非給付不當得利。在給付不當得利中,損失的計算應采“財產差額說”,即以利益的轉移額度來確定損失,給付一方財產的減少額即為損失數額。而在非給付不當得利中,由于利益的變動都非基于當事人自愿的給付行為,所以損失就是本應屬于他人正常權利的范圍,由于某種方式歸于自身名下的利益。
(三)獲利無法律上原因
無法律上的原因,是指缺乏法律上的依據,并非指利益的取得沒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目前,對缺乏法律上的依據的理解,有統一說和非統一說兩種觀點。
統一說認為:“不論何種情形,不當得利都應作統一理解和說明,缺乏法律上的依據應具有統一的意義。”該觀點主要以中國學者孫*眾先生和日本學者**雅信為代表。
非統一說認為:“不當得利不應作統一理解和說明,應區別給付利益和非給付利益兩種情形,分別討論利益變動是否缺乏法律上的依據。”該觀點主要以奧地利法學家Wilburg為代表。筆者認為,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此處“沒有合法依據”理解為統一說的無法律上的原因,比較易于操作和把握,賦予其法律概念比較穩定的核心內涵,應當具有更廣泛的適用價值。
(四)獲利與受損之間有因果關系
理論界對于因果關系的學說有直接因果關系說和非直接因果關系兩種觀點。
直接因果關系說主要來自德國,該觀點系德國學者的通說,其主張受損和獲利之間必須基于同一原因事實,兩者之間是一種直接關系,而非間接關系。假如一方獲利是基于甲事實,乙方受損是基于乙事實,那么即便甲、乙事實之間存在某種牽連,也不能認定成立不當得利。該說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受損者向直接受益人主張返還利益,不得向間接受益的第三人請求返還利益。這種觀點為穩定交易關系,保護交易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非直接因果關系說源于衡平法院,其說不以直接牽連為限,認為只要依社會觀念,認為受損與獲利之間的原因事實具有牽連關系即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產權房合同范本
2021-03-23輕微剮蹭后逃逸怎么處罰是什么
2020-12-23變道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06什么屬于精神出軌,法律有規定精神出軌嗎
2021-02-12超市顧客摔傷保潔公司賠償是怎樣的
2021-03-01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無產權證房產轉讓可否公證
2021-03-04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煤火費勞動仲裁可追溯幾年
2021-02-11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23人身保險
2021-01-02土地出讓金是稅還是費
2021-03-10個人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1-06土地轉讓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3-15土地轉讓合同
2020-12-12土地流轉補償費怎么規定
2021-03-24如何監管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021-02-07征地拆遷補償標準低怎么提高
2021-03-24拆遷安置合同中,都要有哪些內容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