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為規范文物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罰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以及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對違反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的,適用本規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文物行政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法律、法規、規章為依據;
(二)遵循法定程序;
(三)公正、公平地行使法律賦予的行政職權;
(四)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
第四條上級文物行政部門對下級文物行政部門實施的文物行政處罰行為進行監督。上級文物行政部門對下級文物行政部門違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可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上級文物行政部門有權依法對違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第二章管轄
第五條文物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門管轄。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六條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督查并指導地方文物行政部門處理全國范圍有重大影響的行政處罰案件。
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可依據有關規定和本地區實際情況,規定轄區內的級別管轄。
第七條上級文物行政部門必要時可依法直接管轄下級文物行政部門管轄的行政處罰案件;下級文物行政部門對其管轄的行政處罰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文物行政部門管轄時,可以報請上級文物行政部門決定。
第八條兩個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門對同一違法行為均有管轄權時,應當由先立案的文物行政部門管轄。
地方文物行政部門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的,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文物行政部門指定管轄,其共同的上一級文物行政部門也可以直接指定管轄。
第九條地方文物行政部門發現案件不屬于本單位管轄或者主管的,應當將相關材料移送有管轄權的文物行政部門或者相關的行政部門處理,同時報上一級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受移送的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將案件處理結果及時函告移送案件的文物行政部門。
受移送的文物行政部門如果認為移送不當,應當報請共同的上一級文物行政部門指定管轄,不得再次移送。
第三章立案
第十條文物行政部門對下列途徑發現的違法案件應當及時處理:
(一)在檢查中發現的;
(二)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舉報的;
(三)上級交辦的,下級報請處理的,或者有關部門移送的。
第十一條文物行政部門適用一般程序處理違法行為的,應當立案。
第十二條文物行政部門發現違法行為具有下列情形的,應當在5日內立案:
(一)有明確的違法嫌疑人;
(二)有客觀的違法事實;
(三)屬于文物行政處罰的范圍;
(四)屬于本部門管轄。
決定立案的,應當填寫立案審批表,報本部門主管負責人批準,并確定兩名以上文物行政執法人員為案件承辦人。
第十三條文物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檢查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為正在實施,情況緊急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對違法行為予以制止或者糾正;
(二)對涉案文物依法先行登記保存;
(三)收集、調取其他有關證據。
文物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及時將有關情況和材料報告所屬文物行政部門,并辦理立案手續。
第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文物行政執法人員,不能被確定為案件承辦人:
(一)是案件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二)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
(三)與案件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案件承辦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申請回避。當事人認為案件承辦人符合上述情形之一時,可以向文物行政部門申請回避。案件承辦人的回避由本部門主管負責人決定。
第四章調查取證
第十五條案件立案后,案件承辦人應當及時收集、調取證據。
第十六條案件承辦人調查案件,不得少于兩人。案件承辦人在調查取證時,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對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案件承辦人應當保守秘密。
第十七條案件承辦人可以對當事人及證明人進行詢問。詢問應當單獨進行。詢問前應當告知其如實陳述事實、提供證據。
詢問應當制作筆錄,并交被詢問人核對;對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其宣讀。筆錄如有差錯、遺漏,應當允許其更正或者補充。經核對無誤后,由被詢問人逐頁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案件承辦人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被詢問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案件承辦人應當在筆錄上注明。
第十八條案件承辦人進行現場檢查時,當事人應當在場。案件承辦人應當制作現場檢查筆錄,當事人應當簽名并注明對該筆錄真實性的意見;當事人拒絕到場或者簽名的,應當由案件承辦人在現場筆錄中注明。
第十九條案件承辦人可以要求當事人及證明人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并由材料提供人在有關材料上簽名或者蓋章。材料提供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案件承辦人應當在材料上注明。
第二十條案件承辦人調取的證據應當是原件、原物。調取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由提交證據復制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復制品上蓋章或者簽名,并注明“與原件(物)相同”字樣或者文字說明。
第二十一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案件承辦人應當填寫先行登記保存證據審批表,報本部門主管負責人批準。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時,案件承辦人應當向當事人出具先行登記保存證據通知書。
第二十二條文物行政部門實施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時,應當有當事人在場。當事人拒絕到場的,案件承辦人可以邀請有關人員參加。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開列物品清單,由案件承辦人、當事人或者其他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當事人拒絕簽名、蓋章或者接收物品清單的,應當由案件承辦人在清單上簽名并注明情況。
第二十三條對于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7日內作出處理決定:
(一)需要進行技術檢驗或者鑒定的,送交檢驗或者鑒定;
(二)依法不需要沒收的物品,退還當事人;
(三)依法應當移交有關部門處理的,移交有關部門。
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其森,男,中共黨員,山東民橋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具有A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先后作為濟寧市司法局值班律師、濟寧廣播電視臺嘉賓律師、多家單位法律顧問。其法學理論功底深厚,邏輯思維嚴謹,多年從事法律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作為執業理念,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維護委托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辦理過多起疑難復雜的刑事、民商事訴訟、業務談判等訴訟、仲裁和非訴訟法律事務,幫助困難群體爭取合法權益。執業中運用嫻熟的辦案技巧和訴訟策略,為委托人處理了各種棘手的法律問題,以專業、細致、高效的辦案風格獲得當事人的一致好評及推薦,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被評為“先進個人”! 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區火炬路與金宇路交叉口,向東50米金宇路路南的英特力科技樓5樓518室。面談前,請先電話15563765225預約再過來!
監察委移送檢察院案件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8談共享單車押金難退:初步的監管辦法內容有哪些
2021-03-25軍婚不能離婚嗎
2021-01-15事實婚姻的認定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25抵觸申請對專利新穎性的影響是什么,有哪些構成要件
2020-12-28效力待定合同標的如何處理
2021-02-05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
2021-03-04脅迫結婚的應怎么離婚
2021-02-10貴陽南明區組織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鑒定,開展對棉花、毛絨、繭絲、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24工地上受傷老板不負責任怎么辦
2021-02-10未經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學生在校住宿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3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人身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1-16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