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務員回避制度的啟動主體不同,公務員回避的方式有三類: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及決定回避。
1.自行回避。自行回避,是指公務員認為自己與處理的公務具備法律規定的回避情形時,向有關負責人主動請求回避處理,有關負責人對公務員的申請依法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準許的決定。
2.申請回避。申請回避,是指公務的利害關系人認為處理案件的公務員具備法律規定的回避情形時,在公務執行結束前,依法向有權機關請求停止該公務員繼續處理該公務,有權機關依法對此申請進行審查后作出是否準許申請的決定。
3.決定回避。有權機關可以在沒有公務員提出自行回避或利害關系人提出回避申請的情況下,根據已經掌握的情況,認為公務員存在回避情形的,可以徑行作出回避決定。
公務員回避包括三種類型:職務回避、地域回避、公務回避。
一、職務回避。所謂職務回避,是指對有某種親屬關系的公務員,在擔任某些關系密切的職務方面作出的限制。《公務員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公務員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在同一機關擔任雙方直接隸屬同一領導人員的職務或者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職務,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擔任領導職務的機關從事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審計和財務工作。”實行職務回避,有利于防止親屬間相互干擾、相互利用,有利于實現機關的科學管理,使公務員做到秉公辦事。
二、地域回避。地域回避是指對公務員原籍任職方面所作的限制規定。《公務員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公務員擔任鄉級機關、縣級機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職務的,應當實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即擔任縣、鄉機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職務的,如縣長、副縣長、鄉長、副鄉長等,均不得在原籍任職。實行地域回避,可以避開本籍親友對公務可能造成的干擾,為公務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以保證其秉公辦事,廉潔奉公。
三、公務回避。公務回避,是指對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所處理的問題涉及本人或者與本人有某種親屬關系的人員時所作出的限制性規定。《公務員法》第七十條規定,公務員執行公務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涉及本人利害關系的;涉及與本人有《公務員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所列親屬人員的利害關系的;其他有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實行公務回避,一方面可以避免公務員徇私舞弊,或由于個人偏見、礙于情面引起不公正處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嫌疑,樹立公正無私的政府形象。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信用卡違約金是逾期嗎
2021-01-22衛生行政執法的依據包括什么
2020-12-26如果沒有失業證怎么入職
2021-02-05如何理解涉外復婚的程序
2020-12-26請律師打離婚需要多少律師費
2020-11-23申請注冊三維標志商標有哪些限制條件
2021-03-05法律對三維商標、立體圖標如何規定
2021-01-01何為商標被搶,商標被搶注了怎么辦
2021-01-31合同違約責任怎么寫
2021-02-07申請回避是指什么
2020-11-14醫療費中醫保部分能否提起訴訟
2020-11-09剛需購房具體需要注意什么呢
2020-11-18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實習期工資怎么算
2020-11-15平安意外險幾時生效
2021-02-1230萬車貸追不回 保險公司當“賠匠”
2021-01-11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權
2021-01-15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1-02-10土地轉讓和出租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