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
刑事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的區(qū)別是什么?
律霸網(wǎng)律師解答:
刑事訴訟法中的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雖然都是刑事案件,但二者之間是有嚴格區(qū)別的,主要是:
(一)案件來源不同。公訴案件是由國家公訴機關即人民檢察院提起的;而自訴案件是由被犯罪行為侵害的公民、個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監(jiān)護人、近親屬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
(二)犯罪性質(zhì)和危害程度不同。公訴案件中犯罪行為的性質(zhì)一般來說比較嚴重,對社會的危害性也比較大,案件一經(jīng)起訴人民法院必須依法進行審判,除公訴機關認為所指控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不能對被告人定罪和處以刑罰申請撤回起訴,人民法院準許撤回起訴外,人民法院必須依據(jù)審理中查明的事實和證據(jù),依法作出有罪或無罪判決。而自訴案件犯罪行為的性質(zhì)多數(shù)不甚嚴重,對社會的危害性也比較小,因而,自訴人在判決宣告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訴,對告訴才處理和有證據(jù)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可以進行調(diào)解。
(三)審查程序不同。與庭審方式改革相適應,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弱化了公訴案件進行庭前審查的實體內(nèi)容,基本上實行程序性審查,即審查只要符合“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并且附有證據(jù)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jù)復印件或照片的”,人民法院就應當決定開庭審判,審查的主體是負責該案審理的審判組織成員;而自訴案件則應經(jīng)二次審查,第一次是立案前的程序審查,審查是否符合立案標準,根據(jù)立、審分立的原則,審查的主體應是專門審查立案的人員。第二次審查是開庭前的實體審查,審查是否符合“犯罪事實清楚,有足夠證據(jù)”這一開庭審理的必備條件,符合開庭審理條件的應轉到開庭審理程序,不符合開庭審理條件的,應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裁定駁回起訴,審查的主體是負責該案審理的審判組織人員。
(四)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完全相同。如:1、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反訴;而公訴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雖然有權對司法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提出控告,但絕不能就案件事實本身對司法人員提出反訴;2、自訴案件的被害人作為自訴人如果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裁決不服的,有權在法定上訴期內(nèi)按照法定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享有獨立的上訴權;而公訴案件的被害人沒有獨立的上訴權,無權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裁定提出上訴,只能自收到判決書五日以內(nèi),請求人民檢察院在法定期限內(nèi)按照法定程序提起抗訴。
(五)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不同。自訴案件中的被害人是自訴人,居原告地位,而公訴案件中公訴機關(人民檢察院)居原告地位,被害人則處于證人地位。
(六)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的時間不同。如1、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而自訴案件的被告人隨時有權委托辯護人;2、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而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托訴訟代理人。
(七)舉證責任不同。自訴案件的舉證責任規(guī)定為完全由自訴人承擔,對于缺乏證據(jù)的自訴案件,人民法院有權限期自訴人補充證據(jù),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jù),人民法院又無法調(diào)取和收集到必要的證據(jù),應說服自訴人撤回訴訟,或者裁定駁回訴訟;而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只是就自己遭受犯罪行為直接侵害的事實和有關犯罪嫌疑人的情況向司法機關如實進行陳述和控告,至于收集和核對案件事實和證據(jù)以及查獲犯罪嫌疑人是司法機關應盡的職責;被告人也沒有證明自己有罪和無罪的責任,司法機關只有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到確實充分的證據(jù),才能對被告人提起訴訟和處以刑罰,由此可見,公訴案件的舉證責任完全由公訴機關承擔。
(八)刑罰處罰的輕重不同。自訴案件的刑罰處罰,一般都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而公訴案件的刑罰處罰可達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
(九)案件的可分性特點不同。自訴案件中的一個犯罪行為侵害了數(shù)個人的利益,受害人不只一人,而是數(shù)人,在這種情況下,其中任何一個受害人都有權單獨向人民法院提出控訴,沒有提起控訴的受害人,有權放棄訴訟。如果是數(shù)人共同對某一人實施某一犯罪行為,受害人有權對其中的一人或幾人提起控訴,兩種情形不管屬于哪一種情形,受害人的控訴均應視為有效,不受限制;但公訴案件的情況恰恰相反,它具有一案不可分的特點,即一個被告人犯了數(shù)罪,或共同犯罪案件中的所有被告人,都必須一案審理,不能“一罪一審”或“一人一審”。
(十)審理期限的要求不同。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八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一個月內(nèi)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及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qū)的重大復雜案件等,在上述期限內(nèi)不能辦結的,經(jīng)省、直轄市、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決定,審理期限可延長一個月。根據(jù)《解釋》第一百零九條的規(guī)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被告人羈押的自訴案件的審理期限、延長審理期限的理由、批準或決定延長審理期限的機關及可延長的期限和公訴案件一致;但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未被羈押的自訴案件,應當在立案后六個月內(nèi)宣判,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理期限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
相關法律知識:
提起自訴,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及他們的訴訟代理人在法定的起訴時效期限內(nèi),可以用書面或口頭的方式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自訴一般用書面的形式,即應當制作并向法院呈遞刑事自訴狀。但是,自訴人書寫自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告訴,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員作出告訴筆錄,向自訴人宣讀,自訴人確認無誤后,應當簽名或蓋章。
自訴狀或者告訴筆錄應當包括以下內(nèi)容:
(一)自訴人、被告人、代為告訴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職業(yè)、工作單位、住址;
(二)被告人犯罪行為的時間、地點、手段、情節(jié)和危害后果等;
(三)具體的訴訟請求;
(四)致送的人民法院的名稱及具體時間;
(五)證人的姓名、住址及其他證據(jù)的名稱、來源等。如果被告人是3人以上的,自訴人在告訴時需按被告人的人數(shù)提供自訴狀副本。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自訴狀或口頭告訴第2日起15日內(nèi)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并書面通知自訴人或帶為告訴的人,對于已經(jīng)立案的,經(jīng)審查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jù),應當說服自訴人撤訴或裁定駁回起訴。但當自訴人又提出新的足以證明被告有罪的證據(jù)而再次起訴時,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官司判決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5全國各省市1級至10級工傷傷殘賠償標準速查表
2021-03-17民事法律事實構成
2020-12-28私營企業(yè)要求的最低人數(shù)是多少
2021-01-04申請人能否撤回專利權授予申請
2020-12-01債權受讓人是什么意思
2020-11-21個體戶與個人獨資企業(yè)的差異
2021-03-15肇事致人死亡肇事者逃逸怎么處罰
2021-03-03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1-08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關于拖拉機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07保險人哪些情況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2-25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車輛維修時丟失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責任
2020-12-11尾燈噴熏黑膜被追尾了保險會賠嗎
2021-01-06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0-11-15車子被撞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不賠應該怎么辦
2020-12-02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yōu)點
2021-03-25喝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28當家庭財產(chǎn)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