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曲江區律師 長寧縣律師 溧陽市律師 宕昌縣律師 泗陽縣律師 成華區律師 金牛區律師
近些年來,醫療糾紛已變得屢見不鮮,本來是在同一戰線上與疾病作斗爭的醫患雙方,卻總因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走向對立。醫療糾紛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從法律上合法界定醫療損害責任也變得迫在眉睫。了解醫療損害責任的主體是如何認定的這一問題,可以為處理醫療糾紛事故提供更可靠的法律保障。下面小編就為您分析下醫療損害主體的認定問題。
一、只要有過錯醫療機構就要承擔賠償責任
按照原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爭議案件須經醫療鑒定委員會鑒定,構成醫療事故才賠償。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對醫療損害責任新的規定,使我國民事賠償責任原則重新得到了統一,“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不再成為醫療訴訟中法律考量的核心和重點。“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也不再是醫方承擔責任的前提條件。由于醫療鑒定委員會與醫療機構、醫生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醫療事故鑒定常淪為“爺爺給孫子做鑒定”,患者很難相信其鑒定結論的真實性。可是,為了打官司,醫療事故鑒定是患者繞不過去的坎。新法使醫療事故鑒定不再成為醫療訴訟的要件。患者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只要有過錯,就要承擔賠償責任。這對于處于相對弱勢的患者來說,絕對是一個福音。
但專家表示,這并不表示“醫療事故鑒定將成為歷史”。專家指出《侵權責任法》實施之后,患方告醫方,患方作為原告需要首先舉證,大部分患方會采取司法鑒定的方式舉證,要求醫方配合鑒定;如果醫方對鑒定結論不滿意,也可以同時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兩條腿走路。如果兩份證據相同的話,沒有異議,法院可以根據證據直接判案;如果兩份證據不同的話,法院會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要求,要求兩份證據的提供者出庭質證,最終做出裁定。未來,醫療事故鑒定并不會被“封殺”,只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程序、彌補漏洞。
二、未盡告知義務醫方承擔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并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并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在以往的醫療損害賠償案中,醫方幾乎毫無例外的要申請由醫學同行組成的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鑒定。事實也證明,醫療事故鑒定是醫療機構最有利的擋箭牌。而經過醫療事故鑒定之后,法院往往就只認鑒定結論,判決結果也只以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為依據,醫療病歷不再具有證據價值。這實際上是把醫療損害賠償案的審判權拱手讓給了醫學會。《侵權責任法》關于手術治療、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風險說明、替代方案說明義務的規定,把證明這些義務的書面證據,包括知情同意書、告知書、其他經患方簽字認可的病歷記載等,作為了證明醫務人員是否盡到“前款義務”的必要證據,故不再需要通過鑒定來認定。只要醫療機構拿不出經過患方簽字的上述書面證據,就足以認定醫療機構未盡到“前款義務”, 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醫療損害的發生給患者,家屬,醫院,醫生都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社會的安定和諧。患者作為在醫療糾紛中的弱勢群體,為了更好的維護自身合法利益,更應該對醫療損害責任的主體認定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作為醫療機構,也可以據此更好的管理醫院員工,使其恪盡職守,端正醫德醫風,全面提高醫療隊伍的綜合素質。
醫療損害鑒定流程是怎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起訴狀
醫療損害責任有哪些類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法幾年未發現違法行為就無效
2020-12-18未成年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2021-01-21破產財產包含抵押財產嗎
2021-01-08轉賬支票背書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3-06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種類
2021-01-04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住房公積金如何提取
2021-03-07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新大洲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22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人生不同階段保險如何規定
2020-12-28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建立保險保障基金的管理方法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