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出讓合同訴訟的時效是多久?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后,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后,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僅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并不消滅。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后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后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二、土地出讓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1、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一種民事合同。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依照平等、自愿、有償的原則簽訂的,政府作為合同中的出讓人,與用地人即合同中的受讓人地位平等,只有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出讓合同才能成立。政府雖在合同中表達國家意志,但國家意志在合同中僅僅是土地所有人的意志,對他方并不具有強制性。沒有受讓人的同意,國家的單方意志不能成立合同,也不能對他人產生約束力。出讓合同確定的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由出讓人和受讓人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共同簽訂的。當事人任何一方違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義務,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所以,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一種民事合同。
2、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目的在于設定不動產物權。
受讓人簽訂出讓合同是為了在特定的土地上取得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政府簽訂出讓合同是為了使國家土地所有權的權能發生分離,由受讓人在支付出讓金的前提下,獲得部分土地所有權權能,實現用益目的。所以,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不僅是民事合同,還是民事合同中的物權合同。
3、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一種要式合同。
土地使用者在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后,應當依照規定辦理登記,領取土地使用證,取得土地使用權。因此,只有在按規定辦理登記,領取土地使用證后才發生土地使用權轉移的效力。
綜上所述,土地使用權可以出讓轉讓,雙方會簽訂書面合同,對出讓各種事項規定清楚。如果在合同履行中一方違約,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走法律程序,向法院起訴。這種糾紛是普通的民事就是,適用于三年的訴訟時效。如違約方履行承諾,則會造成時效中斷。
土地出讓金返還流程,要交稅嗎?
土地出讓金標準是多少
最全的土地出讓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罰金怎么交
2020-11-3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三
2020-12-17破產債券移送管轄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26偽造房產證來抵押借款是什么罪
2021-02-06學生在宿舍丟東西,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5勞動合同終止的法律問題
2021-02-26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變更保險合同程序怎么走
2020-12-30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投保人應該怎么選擇保險公司
2020-12-23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保險標的不同
2021-02-05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呢
2020-11-28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什么意思
2021-02-21國有土地出讓后能收回嗎
2021-03-17土地轉讓承包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2土地流轉后農民怎么辦
2020-12-28經營性商業用房拆遷補償有哪些
2021-02-04公租房拆遷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土地使用證修了3層樓拆遷補償怎么算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