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債權讓與合同中轉讓人受讓人有什么法律風險
(一)受讓人的法律風險
1、受讓的債權難以實現。如受讓人接受了申請法院執行的債權憑證、生效判決書項下的債權,但債務人下落不明而無法實現債權;或者債權已過訴訟時效,受讓人取得該債權時就已喪失了勝訴權,導致債權成為“自然債務”而難以實現
2、《合同法》規定,債權轉讓的,債權人應當通知債務人,但由于規定過于簡略,實踐中容易出現問題。
3、受讓債權存在瑕疵。由于債權讓與合同與原合同具有同一性,因而債權原有的瑕疵也隨之轉移于受讓人,債務人接到讓與通知后,對讓與人的一切抗辯,均可對抗受讓人,并且債務人對債權人享有先于轉讓的債權到期或同時到期的債權的,還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4、債權二重讓與的風險。因債權讓與并不要求公示,受讓人就無從知道債權是否已被重復讓與,當債權人就同一債權重復讓與其他人時,受讓人難免會受到損害。
(二)轉讓人的法律風險
1、表見讓與,即當債權人將債權轉讓通知債務人后,即使讓與合同未成立或未生效,但債務人基于對通知事實的信賴而向受讓人履行仍然有效。表見讓與情況下,債務人向受讓人清償債務后,債權人無權再向債務人主張權利。
2、債務人與受讓人惡意串通,如受讓人與讓與人簽訂分期支付轉讓對價的合同,并約定支付首期(很小數額對價)對價后若干日內,讓與人將債權讓與通知送達債務人,債務人立即向受讓人履行全部債務,然后受讓人玩失蹤而損害讓與人的利益。
二、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在我國這類債權在進行轉讓時,應積極的通知這類相關的債務人。我國的法律對這類案件進行受理,確定這類債務人的合法權益。如相關的當事人員與這類人員無法達成共識的,我國的法律不予保護這類當事人員的合法權益和簽訂的相關債務合同。
債權人的權益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債權人權益?
債權人代位權行使有哪些限制
兩個公司資產混在一起,無法區分時,債權債務應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中不適用調解的原因有哪些
2021-02-27外商投資法中的13條稱的特殊經濟區域是什么
2021-03-07掛名法人報酬多少錢
2021-03-01商標設計分幾種類型
2020-11-15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法律是如何規定虐待的
2020-11-21公司賬戶可以上個人名下嗎
2020-11-10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企業要求合同變更,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0-11-25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將工程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1-15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保險糾紛應該如何解決
2021-01-20保險不能理賠怎么辦
2021-01-03此案保險公司應拒賠
2020-11-24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哪些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