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規定了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享有充分權利:
1、有權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2、有權申請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回避;
3、有權自行辯護和委托辯護人進行辯護;
4、對于司法工作人員侵犯自己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5、有權拒絕回答與本案無關的訊問;
6、有權參加法庭審理,申請審判長對證人、鑒定人發問,或者經審判長許可直接發問;
7、有權辨認物證、書證;有權了解未到庭證人的證言、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的內容,并提出意見;
8、有權閱讀法庭審判筆錄并請求補充、改正;
9、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勘驗;
10、有權參加法庭辯論,并在辯論終結后作最后陳述;
11、有權對地方各級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提出上訴;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權提出申訴;
12、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對自訴人提起反訴。
刑事訴訟職能
刑事訴訟職能是指根據法律規定,刑事訴訟主體在刑事程序中所承擔的特定職責或可以發揮的特定作用。在現代刑事訴訟中,由于控訴與審判的分離、被告人獲得為自己辯護的權利,形成控、辯、審三種基本訴訟職能共存的局面。
1、控訴職能
控訴職能是指向人民法院揭露、證實犯罪并要求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確定刑罰權的職能。控訴職能的存在主要是基于國家懲罰犯罪的客觀需要,其行使主體要包括:公訴人、自訴人和被害人等。
2、辯護職能
辯護職能是指針對犯罪嫌疑或指控進行反駁,說明犯罪嫌疑或指控不存在、不成立,要求宣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從輕、減輕、免除刑罰處罰的職能。人權、民主思想的傳播、程序公正化觀念的進行以及憲政制度的建立,是產生辯護職能的決定性因素。行使辯護職權的主體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人等。
3、審判職能
審判職能是指通過審判確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和應否處以刑罰以及處以何種刑罰的職能。審判職能存在的理論根據是基于公證處理刑事案件的需要以及權利運行的科學要求,其行使主體只有一個,即是人民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條件是什么
2021-03-01外國投資者參與經營者集中要接受審查嗎
2021-02-06緩刑期間能學駕駛嗎
2021-01-097萬的車輛的保全費收取多少
2021-01-212020女方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0-12-06離婚后再進行結婚登記要離婚證嗎
2020-12-24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行使
2021-02-04公眾責任險投保的意義
2021-01-23保險經紀人 Broker
2020-11-15小區占地搭建要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20拆遷前如何申請安置房
2021-03-18城市舊房拆遷中補償是多少,如何安置分配
2020-11-25拆遷安置房是否可以購買
2020-11-30拆遷是根據房產證還是戶口
2021-03-22簽訂房屋補償協議應注意的事項
2020-12-30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監管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