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此概念進行剖析:
首先,刑法中判斷違法性認識可能性的前提是行為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構成要件。
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具有法益侵犯性的行為,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因根據我國刑法理論,故意的成立只需滿足實質侵害。據此,具有形式違法性的認識非故意的構成要件要素,而且由于人認識的有限性,也無法強求成立故意犯罪需具備現實地認識到行為的形式違法性。結論:違法性認識可能性非故意的構成要件要素,而是獨立于故意過失之外的責任要件之一。
其次,需要解決如何判定行為人是否具有違法性認識可能性的問題。
既然要解決是否能認識到違法性,邏輯上最先要解決的當然是認識對象問題。違法性認識的對象為刑法的禁止規范與評價規范。確定了對象下面就是如果錯誤的認識了此對象即發生違法性錯誤類型(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被法律禁止)的情形該如何解決的問題了,理論上稱為禁止的錯誤。這都是對法律本身的評價發生了誤差,其中我還未解決的問題是違法性錯誤中涵攝的錯誤與事實的錯誤中規范的事實錯誤如何界定界限的問題,需進一步請教學習。
事實的錯誤也是很關鍵阻卻故意的概念,需與違法性錯誤區分,包括:客觀構成要件該當**實﹑違法性阻卻事由的事實前提的事實及法律的事實的錯誤。
最后要解決的是違法性回避可能性的判斷:
(1)行為人需要有違法性認識可能性
(2)行為人有對其行為法的性質進行考量的契機。1)法狀況產生疑問時;2)知道自己要在法特別歸制領域活動時,有特別的知法要求;3)知道行為侵害個人社會利益時。這些行為是使違法性認識錯誤具有回避可能性的。
(3)具有期待可能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萬川律師,男,1988年10月出生,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畢業。 從2015年12月至今,執業于廣東邦昊律師事務所,加入邦昊律師團隊之前,曾在北京市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公司證券組工作,主要執業領域為證券(境內上市)、重組與改制、債券發行、公司收購與兼并、公司私募融資、新三板掛牌等。 萬川律師曾參與了數十家大中型中國境內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的重組、改制、私募融資、境內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新三板掛牌項目,具體涉及到物流倉儲、商業特許經營、百貨零售業、房地產、制造業、供應鏈、醫藥及能源等。
離婚賠償適用于訴訟時效嗎
2020-12-02解約定金必須注明嗎
2021-01-31抵押
2021-03-17雇傭工人受傷沒有合同老板不承認怎么辦
2021-02-23男方出軌女方提出離婚,能否要求賠償
2020-12-09普通行政案件簡易程序是當庭宣判嗎
2021-01-16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雇傭算承包關系嗎
2020-12-09商業銀行擅自縮短營業時間如何處罰
2021-02-09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農村宅基地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2020-12-14實習期算不算正式員工
2020-11-26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31離婚后家庭財產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保險合同生效能退保嗎?怎么樣算合同生效
2020-12-13定值保險合同包含哪些范圍
2021-03-11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總公司變更資本金要提交書面報告嗎
2021-01-17買保險一個月后查出病來有無賠償
2021-01-30車被縱火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