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觀公正的處理
這是回避制度的實體意義。刑事訴訟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確保公安司法人員在及時、準確地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前提下,正確適用刑事實體法,使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公正的定罪和判刑,使無罪者免受定罪和判刑。
為實現這一目的,公安司法人員必須尊重案件事實真相,收集對被告人有利和不利的一切有關的證據,并對證據的證明力和證據能力作出適當、冷靜、客觀的判斷。但是,如果偵查、檢察或審判人員與案件或當事人有著某種利害關系或其他關系,以至于對案件產生了先人為主的預斷或偏見,或者可能徇私舞弊、枉法追訴或裁判,那么案件的事實真相不僅得不到及時的揭示,而且還可能被該公安司法人員掩蓋起來,以至于釀成冤假錯案。建立回避制度,使與案件或當事人存有法定利害關系或其他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公安司法人員及時退出訴訟過程,將有利于保證案件得到公正、客觀的處理,避免案件錯判、誤判的發生。
(二)確保當事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受到公正的對待
這是回避制度的程序意義。刑事訴訟不僅要產生公正的處理結果,而且要使當事人各方均受到公正的對待。這一訴訟目的要在刑事訴訟過程,而不是結果中得到實現。
為確保刑事訴訟程序的公正性,法律必須建立一種旨在使公安司法人員中立無偏的機制,回避制度即為這一機制上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確保那些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其他不當關系的公安司法人員及時退出訴訟的進程,當事人各方才可能免受其偏袒、歧視或其他不公正對待,從而平等地、充分地享受訴訟權利、參與訴訟活動。回避制度正是通過對公安司法人員中立性以及當事人各方的平等參與性的維護,來確保刑事訴訟過程的公正性的。
(三)確保法律制度和法律實施過程得到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普遍尊重
西方訴訟理論中有一著名的箴言:“正義不僅要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都能看得見的方式得到實現。”公安司法人員如果與案件或與當事人存在某種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特殊關系,或者當事人有根據懷疑某一公安司法人員有這種關系,那么這名公安司法人員將很難取得當事人的信任,他所主持或參與的訴訟活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也會受到當事人的懷疑。
回避制度的實施,使當事人擁有對他們不信任的公安司法人員申請回避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當事人擁有對主持或參與案件偵查、起訴或審判的公安司法人員進行選擇的權利。這會消除當事人對公安司法人員的不信任感,有助于他們對司法程序和裁判結果的尊重和自愿接受,即使這種結果事實上對其不利。同時,回避制度的實施及其所保障的程序公正價值,還可喚起社會公眾對法律制度和法律實施過程的普遍尊重,從而有助于法治秩序的建立和維護。
如果還有相關問題,請在線咨詢不到5分鐘就會有專業律師為您解答或者電話咨詢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達不到傷殘如何賠償
2021-03-24請律師打官司怎樣付費
2020-11-22專利登記簿法律效力是什么
2020-12-19吸毒被拘留之后還可以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1-01-14孤兒院領養一般幾歲
2021-02-03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什么情況下交警應該回避
2020-12-31勞動合同變更時未變的內容繼續有效嗎
2021-02-10什么是證據保全
2020-12-16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服務期與勞動合同期限沖突問題
2021-02-08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自殺案首判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2021-03-15家庭財產兩全保險條款范本
2021-03-11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