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
《刑事訴訟法》第31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32條本法第29條、第30條、第31條的規定也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二、刑事訴訟中申請回避的規定
1、申請回避的期限。
根據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等各訴訟階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請。例如,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在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應當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當事人在知悉其權利后,可立即申請有關人員回避。
2、回避的審查與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另外,參與偵查活動的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參與檢查活動的書記員、司法警察、人民檢察院聘請或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參與審判活動的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審判委員會討論院長回避問題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3、對駁回申請回避決定的復議。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不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對于“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28條、第30條所列情形的回避申請,由法庭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筆者認為,此條司法解釋與法律的規定及精神相抵觸。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是怎樣的相關知識的具體介紹,我們也了解到對于刑事訴訟是嚴格的,所以大家在這方面如果還有其他相關的問題,歡迎來咨詢律霸網的相關法律顧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煙須具備的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26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上市公司嗎
2021-01-09書面贈與協議與口頭贈與協議誰的效力更大
2021-01-13沒有辦理離婚登記簽訂的離婚協議財產分配有效嗎
2020-12-06農民工工傷賠償問題
2021-02-012020離休人員喪葬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2沒有簽訂競業限制協議能否追償
2020-11-16北京市二套房的認定標準
2021-01-19購房時怎么處理面積的差異
2021-01-01數罪并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10勞動關系轉移流程
2020-12-05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有哪些區別
2020-12-30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水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旅游費含保險受傷有沒有理賠
2021-03-25同一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同時兼營財產和人身業務嗎
2021-02-13事故保險理賠要幾天
2021-03-01樓市火爆使財政收入增加
2020-11-19村集體以土地流轉的名義出賣農民土地怎么辦
2021-03-12土地流轉協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