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決定將死刑復核權統一收歸最高人民法院行使,目前,此項工作正在推進當中。死刑復核權的全面回收,對于貫徹防止錯殺和慎殺少殺的刑事政策,保障人權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隨著死刑復核權的回收,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針對我國死刑復核程序的現狀,對其中較為重要的兩個問題略陳管見。
一、死刑復核程序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訴訟化的改造
作為我國刑事訴訟程序中的一個特殊的審判程序,死刑復核程序設立的目的本身是要通過對死刑裁判的復查審理活動,由具有死刑最后決定權的機關控制死刑裁判的生效,以便從事實和法律上監督死刑案件的裁判質量,從訴訟程序上保證統一適用刑法規定的死刑,從而盡可能避免可能發生的冤殺和錯殺。然而,從我國現行的死刑復核程序在實踐中的運作效果來看,對這一目標的實現卻并不是很理想。究其主要原因,現行死刑復核程序的非訴訟化運行方式是導致問題發生的根本癥結所在。現行程序的這種非訴訟化特征主要表現為:
首先,現行死刑復核程序基本上是秘密進行,訴訟當事人尤其是被告人不能有效地參與到裁判結論的形成過程中來,不能充分地申辯自己的意見和主張,在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得不到保障的同時,也極大地減少了法官發現冤錯案的可能性,不利于死刑案件的實體公正。
其次,現行死刑復核程序訴訟構造失衡,即在死刑復核程序中,只有法院一方的參與,具備控訴權的檢察官和作為辯護方的被告人及辯護人都無法參加到死刑復核程序中來。這種法院對死刑復核程序的全程控制同樣不利于死刑復核程序糾錯功能和保障人權功能的實現。
最后,現行的死刑復核程序基本上采取的是書面閱卷方式,即由最高人民法院對下級法院報送材料的完備和準確情況進行審查。開庭審理的復核方式幾乎不存在。
由此可見,雖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從目前死刑復核程序運作的特征上來看,該程序已經喪失了審判程序的基本特征,如審判公開、控辯平等對抗、裁判中立等,事實上已經異化為了一種行政性質的審批程序。
完善的訴訟程序是實現死刑判決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我們應當在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中,以回歸其司法屬性、強化其訴訟特征為切入點,積極推進死刑復核程序的訴訟化改造。其中,最為根本的做法是要遵循審判程序的基本法理,將死刑復核程序改造為控、辯、審三方均參與其中的審判程序。只有控、辯、審三方各自行使訴訟權利參與到程序中來,使檢察官能夠行使指控、追訴犯罪以及施行法律監督的職能,使被告人、辯護人能夠充分地發表辯護意見和提供證據,法官才能夠公正地履行職責,從而實現死刑復核程序“慎殺”和“少殺”的運作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偵查階段有幾個月
2021-01-20法律顧問費入賬要分攤嗎
2020-12-20人身受到侵權該怎么索賠
2020-11-25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可以重組
2021-01-01海事法院是否受理買賣合同糾紛
2021-01-13普通行政案件簡易程序是當庭宣判嗎
2021-01-16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商業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私生子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多少
2020-12-15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應該由誰繼承
2021-03-04離婚時房子如何分割,離婚公租房怎么分割?
2021-03-07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企業停產是否屬于勞動關系終止
2021-01-08辭退書怎么寫
2020-11-19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保險合同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3-16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哪些需購買保險需要加費及哪類人不能投保
2020-11-09承包的土地可以建房嗎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