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二審發回重審情形有哪些
發回重審是指第二審人民法院認為第一審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通過裁定的方式,撤銷原判,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包括兩種案件:
1.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后,認為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
2.第二審人民法院發現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中,有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情形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所謂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情形包括:
(1)違反刑事訴訟法有關公開審判的規定的。如,案件性質不是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犯罪嫌疑人也不是未滿14歲的未成年人,但在一審中沒有實行公開審判。據以定案證據沒有當庭質證等等。
(2)違反回避制度的。合議庭組成人員中及有關人員依法應當回避而不回避的。例如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或者其他應當自行回避的人員沒有回避等。
(3)剝奪或者限制了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如某審判員在庭審中未允許被告人進行辯護或者最后陳述;未依法為盲、聾、啞、未成年人或者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對當事人、辯護人關于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申請置之不理或無理駁回;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民事賠償要求未依法受理等。
(4)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如,不具備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或人民陪審員法定資格的人參加合議庭;實際參加法庭審理的法官與法律文書中署名的審判長、合議庭成員不一致;審判委員會在委員未過半數的情況下研究并決定案件等。
(5)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原審人民法院對于上述兩類案件,無論原來第一審是適用簡易程序還是普通程序,都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按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對于因為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不能將案件退回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但對于個別證據不清楚,有疑問的,合議庭可以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檢察人員認為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原審人民法院可以決定延期審理。對于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切實糾正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情形。重新審判后的判決,仍然是第一審判決,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依照有關規定提出上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人民檢察院也可以提起抗訴。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從收到發回的案件之日起,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二審一般要在多長時間進行結案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在押的上訴案件,最長應當在兩個半月內審結。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被羈押的上訴案件,一般情況下,應當在一個月內審結。對于一些比較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在一個半月內審結。但對以下情形在一個半月內不能審結,依照法定程序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1.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2.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3.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4.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由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抗訴案件,有上述所列四種情形之一的,在一個半月內不能審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但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抗訴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第二審人民法院的辦案期限,從第二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或者抗訴書的次日起計算。
實踐中,對于被告人被羈押的上訴、抗訴案件,如果在法定期限內不能辦結的,應當變更對被告人強制措施,可以對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期限不計入辦案期限,但是第二審人民法院不能中斷對案件的審理。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無效能調解嗎
2021-01-28已抵押車輛是否可以質押
2021-02-02抵押合同能否約定清償順序
2020-12-30定金合同違約責任
2020-11-09醉酒駕駛罪能否行政拘留
2020-12-10高樓墜物把人砸傷物業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2021-01-12異地審理需要怎么申請
2021-03-18宣告失蹤的鄉村醫生會被收回證書嗎
2021-03-01勞動工傷基本賠償項目是什么
2020-12-20病假單位會辭退嗎
2020-12-26同一時間段能否成立不同勞動關系
2021-01-17人壽保險的理賠時效
2021-03-13壽險投保人出險如何申請理賠,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1-03-04平安意外險理賠時間需要多久
2020-12-12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適用
2021-03-07什么叫地下保單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