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個人借貸時是否需要簽訂協議?其實,個人之間的借貸畢竟屬于民事行為,所以法律也不會強制借款的雙方簽訂協議。但相對口頭借款而言,寫借款協議還是有優勢的,它能減少借款糾紛的發生。那在實踐中,遇到借貸協議糾紛應該怎么辦呢?下面將為您做一個較為詳細的說明。
一、個人借貸時是否需要簽訂協議
在現實生活中,民間借貸大多數發生在親戚朋友之間,由于這些人平時關系比較密切,出于信任或者礙于情面,民間借貸關系往往是以口頭協議的形式訂立,無任何書面證據。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一方予以否認,對方就會因為拿不出證據而陷入“空口無憑”的境地,即使訴至法院,出借人也會因舉證不能而敗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四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查借貸案件時,應要求原告提供書面證據;無書面證據的,應提供必要的事實證據。對于不具備上述條件的起訴,裁定不予受理。由此可見,出、借方訂立書面協議是大有必要的。另外為了保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出借人必須注意妥善保存書面協議等證據,以便日后發生糾紛時有所依據。
二、遇到借貸協議糾紛怎么辦
1、選擇恰當的解決糾紛的方式
當借款合同發生糾紛時,當事人雙方首先應及時協商解決。因為協商解決有利于維護雙方的感情,有利于以后繼續合作,而且協商解決簡便、迅速、耗費少、便于執行,因而是一種常用方法。
如果當事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管理機構申請調解、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利用訴訟方式解決糾紛時,法院一定要及時、正確地審理案件,解決糾紛,不要久拖不決,以減少雙方當事人的經濟損失,維護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的利益。
2、注意解決借款合同糾紛的期限
借款合同規定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應在一定時期內履行,當借款合同出現糾紛時,也應該及時解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解決借款合同的糾紛有一定期限限制。其期限適用《民法通則》關于一般訴訟時效的規定,即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兩年不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其權利。因此,合同當事人,特別是貸款人在借款合同發生糾紛后,要及時解決,不要超過時效限制,使自己喪失勝訴權,從而遭受經濟損失。
綜上,是關于“個人借貸時是否需要簽訂協議”以及“遇到借貸協議糾紛怎么辦”的有關借款協議的法律內容,希望對您能有一定的幫助。在實踐中,還錢是一件考驗誠信的事情,而為了以防萬一,大家一定要相信“借錢容易,還錢難”,要寫好借款協議,做好預防措施。如果您不知道該怎么預防借款糾紛,那么建議您可以去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讓律師為您具體的解說。
民間借貸借條的有效期是多久?
民間借貸中只有借條能否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伙殺人了自己沒動手怎么判
2021-01-05國有土地是否可以協議出讓
2020-12-06勞動工傷賠償程序
2021-02-16拆遷安置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18房屋贈與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18買集資房后代子孫可以使用嗎
2021-03-25請假時間累計多久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21擔保合同和擔保函有區別嗎
2021-03-08房屋中介欺詐怎樣投訴
2021-03-05工會會員享有哪些權利
2021-03-19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企業污水污染魚塘該賠償嗎
2021-03-12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汽車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手續
2021-01-20車輛轉借他人 保險不牢靠
2020-11-12本案車輛受損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3對方酒后駕駛保險公司會不會賠付
2021-02-06保險公司一定要事故認定書原件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