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人是指對某項事務進行保證,在債務事務中是指為借款人如期履行還款義務,債務人還款不能時承擔一定責任的保證人。那么在什么情況下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呢?通過總結整理保證人相關的法律知識,本文將會為大家解析這個問題,請閱讀了解。
一、反擔保措施有哪些種類
1 、知識產權質押。科技企業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其擁有的無形資產上。幾年來,我們專利權,軟件產品的專有著作權,專有技術權等的質押。
2 、收益權的質押,我們嘗試過的收益權有:銷售增長穩定,回款保障率高的企業,其應收帳款的質押,如與電信部門,電力部門發生業務的企業。
3 、股權的質押。對產品市場占有率高,利潤好,有品牌效應的企業,我們接受其股權的質押。
4 、專有經營權的質押。比如醫藥企業某類新的醫藥產品的新藥證書,生產批號,醫藥企業的經營許可權等。
5 、所有權的接受。由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抵押,質押必須建立在非常完善的基礎上,而在實踐中,經營存在各種已經完成了購置主體行為,但尚未辦理完權證發放手續的情況,這時,我們經與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商,溝通,接受其所購房地產所有權的質押。我們不通過貨物提貨權的掌控,化解了可能發生的代償損失。
二、什么情況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月8日以法釋[2000]44號作出的《關于適用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
主合同債務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欺詐、脅迫事實的,按照擔保法第三十條的規定處理。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一)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
(二)主合同債權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
由上文可知,當出現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主合同債權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這兩種情況時,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希望以上內容對您解決法律疑惑有所幫助。
:
抵押權優先受償應該注意什么
最高額保證的擔保范圍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與相鄰權有什么區別
2021-01-27本人需要繳納失業保險滿幾年
2021-01-15車禍傷殘鑒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2不安抗辯權的名詞解釋
2020-11-09軍人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3-14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什么形式
2021-01-20臨時工簽勞動合同后違約該怎么處理
2021-03-10勞動監督與監督檢查的區別是什么,勞動監察大隊的職責有哪些
2021-02-27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產品責任險條款(國內)
2020-11-20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2-02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0-11-26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呢
2021-03-03林場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1-18股權轉讓與土地轉讓有哪些差異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