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辦法,經營者應當誠實守信,不得侵害消費者權益,包括提供的服務不符合安全法要求,銷售過期,變質商品,在商品中摻假,國家禁止銷售的商品,或者不以真實名稱提供商品,以虛假的說明,誤導消費者,都屬于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一條 為依法制止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保護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權益,對經營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第三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實施行政處罰,應當依照公正、公開、及時的原則,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綜合運用建議、約談、示范等方式實施行政指導,督促和指導經營者履行法定義務。
第四條 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與消費者的約定履行義務,不得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第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
(二)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
(三)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
(四)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
(五)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
(六)銷售偽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
(七)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八)銷售國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商品;
(九)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
(十)騙取消費者價款或者費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第六條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準確,不得有下列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行為:
(一)不以真實名稱和標記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二)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
(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現場說明和演示;
(四)采用虛構交易、虛標成交量、虛假評論或者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
(五)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
(六)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體驗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
(七)謊稱正品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
(八)夸大或隱瞞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質量、性能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
(九)以其他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方式誤導消費者。
第七條 經營者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其對提供的缺陷商品或者服務采取停止銷售或者服務等措施,不得拒絕或者拖延。經營者未按照責令停止銷售或者服務通知、公告要求采取措施的,視為拒絕或者拖延。
第八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消費者的合法要求。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并超過十五日的,視為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一)經有關行政部門依法認定為不合格商品,自消費者提出退貨要求之日起未退貨的;
(二)自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期滿之日起或者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自消費者提出要求之日起,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義務的。
第九條 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承擔無理由退貨義務,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并超過十五日的,視為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一)對于適用無理由退貨的商品,自收到消費者退貨要求之日起未辦理退貨手續;
(二)未經消費者確認,以自行規定該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為由拒絕退貨;
(三)以消費者已拆封、查驗影響商品完好為由拒絕退貨;
(四)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無正當理由未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
第十條 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與消費者明確約定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后服務、民事責任等內容。未按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并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對退款無約定的,按照有利于消費者的計算方式折算退款金額。經營者對消費者提出的合理退款要求,明確表示不予退款,或者自約定期滿之日起、無約定期限的自消費者提出退款要求之日起超過十五日未退款的,視為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綜上所述,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為消費者提供裝飾,加工,修理等服務,偷換材料,以次充好,使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材料的,對于家政,租賃,等服務行業,采取欺騙手段,使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依據消費者權益,法律規定,應當予以處罰。
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機構都有哪些呢?
消費者權益受損向誰索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外合資銀行變更股東需要做什么
2021-01-25股權融資包含無形資產嗎
2020-11-28產品一樣商標不一樣算侵權嗎
2021-01-02我國對支票為何不設定保證的規定
2021-03-17新三板定增,律師能做什么
2021-01-10只要軍人不同意就不能離婚了嗎
2020-11-28妻子不履行救助義務致夫死亡構成何罪
2020-11-26能拿別人的房產證去做抵押嗎
2021-03-21五險一金的糾紛要怎么解決
2021-03-21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保險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1-03-15保險公估人定義
2021-02-27投機性預期利益不可保險
2020-12-15承包合同糾紛算什么類型的案件
2020-11-22城中村拆遷時,門面房該如何補償
2020-12-28拆遷時,門面房與普通住宅補償有什么不同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