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16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我國早期的刑法教科書將刑法的這一規定稱為意外事件。[1]此后,我國學者姜-偉指出:不可抗力的行為人往往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將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只是無法避免。對這種意料之中的事件稱為意外事件顯然是不貼切的。其實,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可以統稱為無罪過事件,應該分別加以說明。[2]應該說,這一論述是言之有理的,后來成為我國刑法學界的通說。現在,我國刑法教科書大多均將意外事件與不可抗力通稱為無罪過事件。
一、意外事件與不可抗力
在我國刑法理論上,故意或者過失是犯罪成立的主觀要件,把無罪過事件作為不具有故意或者過失因而不構成犯罪的排除事由,從正反兩個方面確認了我國刑法中的罪過原則。這一結論,從刑法第16條關于無罪過事件的規定來看,是具有法律根據的。然而,從法理上來看,這一結論尚存在可推敲之處。我認為,對于意外事件來說,是一個不存在故意或者過失的問題,屬于罪責的消極事件。但對于不可抗力來說,并不是一個主觀的問題,而是不存在行為的問題,屬于罪體的消極要件。因此,意外事件應在罪責中討論,不可抗力則應在罪體中討論。
意外事件是由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因而在理解意外事件的時候,關鍵是要正確地界定不能預見的原因。這里的不能預見是指沒有預見,并且不可能預見。其中,沒有預見是結果,不可能預見是原因。因此,在一個具體案件中首先應當查明是否預見,如果已經預見到危害結果的發生,那就可能構成故意或者過于自信的過失,而不可能是意外事件。在確認沒有預見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是否能夠預見,如果確實不能預見,就構成意外事件。如果能夠預見,則構成疏忽大意的過失。在我國刑法理論上,一般將不能預見的原因分為以下情形:[3](1)突發性的自然災害、技術故障,如司機照章行車,至人行過道處踩剎減速停車,但剎車因故障突然失靈釀成重大事故;(2)被害方的過錯行為,如被害人違反交通規則,騎自行車時搭機械車輛蹬坡,以致發生交通事故;(3)人體內部的潛在性疾病。如患有嚴重腦血管病的人與他人爭吵、推揉,因氣憤、激動致腦血管破裂,發生死亡的結果;(4)日常生活中的偶發事件,如到他人家吃喜酒時誤將他人內室桌上用葡萄酒瓶裝的無水鈉即燒堿當葡萄酒分給同桌客人喝而導致傷亡事故發生。從以上列舉的不能預見的原因來看,如果能夠預見這些情形,是可以避免結果發生的。因此,意外事件純粹是一個主觀上是否具有過失的問題。因此,在罪責的構成要素中討論意外事件是合適的,因為它所涉及的是故意或者過失是否存在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山東元康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畢業于山東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是國家司法部注冊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至今已有10余年的法學理論研究與法律實踐工作經驗。 自從事法律工作以來,一直注重研究人身傷害(交通事故)、勞動工傷、債權債務(民間借貸)、婚姻繼承、合同糾紛、公司法務、刑事辯護等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在為當事人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為當事人爭取到了最大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當事人很好的評價,并且憑借為當事人辦案的良好口碑 ,得到了當事人的推薦,為更多需要法律幫助的人解決了諸多法律難處。 執業信條:誠實信用、盡職盡責、追求實效!
怎么查合同有沒有解除
2020-11-25單方口供算證據嗎
2021-02-19高危作業中經營者減輕責任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2解約定金如何在合同中約定
2021-03-21發生車禍后保險理賠的順序怎樣
2021-01-07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承包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1-19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如何避免簽訂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0-12-06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無故辭退員工無合同怎么維權
2021-02-15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發生事故司機受傷商業險是否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2021-02-13飛機晚點延誤險賠償
2021-03-07保險公司業務人員以及代理人欺詐表現
2021-03-18離婚后保險受益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31關于承包權能否繼承”的問題
2021-03-02土地出讓前要先完成拆遷嗎
2020-12-08拆遷維權訴訟時效是幾年
2021-03-22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7離婚時拆遷補償款如何分割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