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7日內立案。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1998年5月14日公安部令第35號發布)第一百六十二條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后,經過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于自己管轄的,由接受單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予以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情節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接受單位應當制作《呈請不予立案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不予立案。第一百六十三條對于有控告人的案件,決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書》,在七日內送達控告人。控告人對不立案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書》后七日內向原決定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原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后十日內作出決定,并書面通知控告人。第一百六十四條對于人民檢察院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的案件,應當在七日內制作《不立案理由說明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后,通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認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公安機關在接到人民檢察院要求立案的通知后,應當在十五日內決定立案,并將立案決定送達人民檢察院。
1、一般的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為3個月,特殊情況需要院長批準適當延長。
2、但是從立案到開庭,原則上不能超過3個月。
3、可以到立案庭咨詢,是否因為證據不全而沒有立案,法院接收材料不等于同意立案。
我國法律對民事案件法院立案受理后,并沒有規定具體開庭時間,但一般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第一百四十六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相關法律的規定,立案以后,人民法院要在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后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然后人民法院要在收到答辯狀的五日內發送原告,然后要組成合議庭或確定獨任審判員。同時原被告還需要協商或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時限,一般會在三十日左右,且舉證期限最多可以延長兩次。而且開庭前可能會安排證據交換。一個案件需要開幾次庭法律沒有硬性規定,主要看案件的復雜程度,是否屬于重大、疑難案件。應以查清案件事實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使用虛假身份證件會定罪嗎
2020-12-28有誰知道騷擾電話達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報警
2021-03-16解約定金必須約定嗎
2021-01-12公示催告申請后幾天催告
2020-12-05防衛過當致人輕傷一般應負什么刑責
2021-01-23車損險賠償范圍
2020-12-29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轉繼承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6遺產繼承可否跨區辦理公證
2020-12-28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哪些機動車保險中會有免賠率
2021-03-14黑龍江司法鑒定指定保險醫生正確嗎
2020-12-26保險合同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08保險合同解除有哪些方法
2020-11-16保險代理人的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2021-03-22關于印發關于規范保險公司章程的意見的通知內容是什么
2021-02-03人壽保險的種類及保險責任
2020-12-28土地承包合同怎樣符合國家土地政策標準
2021-01-06土地流轉合同怎么填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