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边@是丟失槍支不報罪的法律規定。如何認定本罪的罪過形式,長期以來在學界的認識并不統一,主要有三種觀點:其一認為本罪的罪過形式是故意,因為行為人對丟失槍支的行為主觀上是明知故意的。其二認為本罪的罪過形式是過失,理由是行為人對嚴重后果的發生是出于疏忽大意或者過于自信的心理態度。其三認為本罪的罪過形式既可以是過失,也可能是間接故意,理由是行為人對嚴重后果的發生不僅可以出于過失的心理態度,而且可以出于放任的心理態度。
其中,第一種觀點將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的行為作為判斷犯罪主觀心理態度的根據,而丟失槍支不報告罪是結果犯,行為是故意的不意味著對結果的心理態度也是故意的。第三種觀點認為本罪主觀方面既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間接故意并不妥當。因為過失犯罪的成立以法律有明文規定為限,如果在認為本罪是故意犯罪的情況下又成立過失犯罪,將違反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則;此外,對于本條犯罪,刑法只規定了一個法定刑,如果認為本罪既可以是故意犯罪又可以是過失犯罪,卻適用相同的法定刑,也違反了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原則。因此,第二種觀點即認為本罪的罪過形式是過失成為學界通行的觀點。但是,筆者認為這一主流觀點在理論上卻值得商榷。
首先,認定本罪的罪過形式是過失與實際情況不符。行為人丟失槍支后,對于槍支流失于社會對公共安全的潛在危險,理智正常的人都能夠預見,因此不存在疏忽大意成立的余地。如果已經預見發生嚴重后果的可能性,卻因為怕受到處分而不及時報告,對危害后果的發生懷著僥幸的心理以致嚴重后果發生,只能認定行為人為是“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即間接故意),而不能認定為“輕信能夠避免”。其次,本罪存在間接故意成立的可能,即行為人丟失槍支后不及時報告,對嚴重后果的發生聽之任之。第三,不能排除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是基于直接故意的心理態度。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在法律上的地位是相同的,既然間接故意可以構成,直接故意當然也可以構成;而且,不排除在某些情況下,行為人出于其他的目的(例如報復社會)而對嚴重后果的發生持希望的態度。因此,筆者認為,本罪主觀方面是不可能基于過失的心理態度的,只能認定本罪為故意犯罪,其理由如下:
1.不違反認定罪過的基本規則。要認識這一點,可以借鑒有學者提出的客觀超過要素的概念,即認為在故意犯罪的客觀要件中,有些要素并不是故意的認識內容,而只是決定某一行為是否達到應受刑罰懲罰程度的社會危害性的客觀要素。在犯罪的構成要件中,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并不是一一對應的,有些主觀要素(如犯罪的目的)不需要存在與之相對應的客觀事實;同樣,有些客觀要素也可能不需要存在與之相對應的主觀內容。具體到本罪的構成要件中,“嚴重后果”屬于客觀的超過要素,在主觀方面并不需要對其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意志因素,它只是決定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行為是否達到應受刑罰懲罰程度的一個客觀要素。因此,將本罪認定為故意犯罪時,故意的意志因素并不指向作為客觀的超過要素的“嚴重后果”。可見,將丟失槍支不報罪認定為故意犯罪并不違反刑法關于認定罪過的基本規則。
2.認定本罪的罪過形式是故意符合罪刑相適應的原則。雖然本罪是故意犯罪,但本罪主觀方面的意志因素并不是對作為客觀的超過要素的“嚴重后果”的希望或者放任態度,而是對“槍支失控狀態”的希望或者放任態度,因此,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大大降低。這樣,雖然本罪是故意犯罪,但是配置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法定刑亦符合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原則。
3.認定本罪的罪過形式是故意符合本罪認定的實際情況。在司法實踐中,很難想象對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的行為直接追究刑事責任。而當發生“嚴重后果”時,司法機關也很難考證行為人對“嚴重后果”的心理態度,因此,實際的情況是只要發生了“嚴重后果”,不管行為人的心理態度是希望、放任,還是輕信能夠避免,都認定為丟失槍支不報罪。因此,將“嚴重后果”作為客觀的超過要素,進而將本罪認定為故意犯罪,符合司法實踐中認定本罪的實際情況。
國家法律規定因觸犯丟失槍支不報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法學學士學位,上海律師協會會員。自執業以來,專注律師實務及法律研究,致力于經濟糾紛、公司企業、損害賠償、婚姻繼承等民商事領域的訴訟、仲裁,非訴法律顧問、風險防范等法律服務。秉承“遵法、敬業、誠信、高效”的執業理念,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在交通事故、婚姻繼承、債權債務、動拆遷、勞動人事等常態法律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及豐富的辦案經驗。楊麗娟律師執業以來成功辦理數百起訴訟、仲裁及非訴案件,為大中型企業及個人提供過大量法律顧問服務及專項法律服務。全面準確提供法律分析及解決方案,善于解決復雜疑難案件。
月收入一萬撫養費給多少
2021-02-26商標駁回復審期限要多久
2021-01-11全款公寓房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1-24給公司擔保錢沒還上房子被封了怎么辦
2021-02-10離婚協議沒標日期有效嗎
2021-01-23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
2021-02-26應怎樣投?!安挥嬅赓r特約保險”
2021-02-16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7保險公司追償沒財產執行怎么辦
2021-01-25保險公司不賠付車險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26保險代理人的資格及教育問題有哪些
2020-12-14裝飾工程承包合同書
2021-03-26政府拆遷與商業拆遷有什么差別
2021-02-27房屋拆遷安置權可以轉讓嗎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