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發展,民間借貸的現象愈發普遍,而人們在簽訂借款合同的同時,設立擔保人或者擔保物的情形也日漸增加。那么作為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該如何行使,是否存在行使抗辯權的限制性條件,行使時有沒有法律保障,請看下文。
一、一般保證保證人先訴抗辯權的行使條件。
行使先訴抗辯權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1、只有保證合同中明確約定保證人的保證責任是一般保證,保證人才能享有先訴抗辯權,我國《擔保法》是以連帶責任擔保為普通,以一般保證擔保為例外的。而連帶擔保責任的保證人不享有先訴抗辯權。
2、行使先訴抗辯權的時間和條件,根據《擔保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即: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也就是說,保證人在訴訟或者仲裁前,或在訴訟或者仲裁程序中以及強制執行程序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行使先訴抗辯權。
3、先訴抗辯權的行使僅是暫時拒絕履行債務,延緩保證責任的承擔,而不是免除保證責任。
二、一般保證保證人行使先訴抗辯權的限制性條件。
先訴抗辯權固然是為保護一般保證人的利益設置的,但是如果不對其加以限制,勢必給債權人帶來不利,因而《擔保法》作了如下限制性規定。
1、債權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這里包括債務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無財產可供執行,因此,債權人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主要是指債務人下落不明或者移居境外,并且無財產可供執行。這里應注意的是債務人的住所變更和債權人向債務人請求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之間有因果關系,并且二者缺一不可。
2、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
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這本身表明債務人已經資不抵債,失去清償債務的能力。債權人此時只能保證人清償債務。在這種情況下,保證人不得行使先訴抗辯權,《擔保法》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先訴抗辯權,對于此規定,不能機械地從字面理解,而應掌握法律的精髓,即只要法院受理債務人的破產案件,不論債權人是否曾向法院起訴或者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不論債權人是否已取得執行名義的判決或者仲裁,更不論債權人是否已向債務人請求履行債務,債權人均可以直接請求一般保證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保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主張先訴抗辯權。
3、保證人拋棄先訴抗辯權。
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沒有主張先訴抗辯權,而徑行清償債務或者承擔清償債務的,應當視為保證人拋棄先訴抗辯權。《擔保法》規定,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先訴抗辯權的,不得再主張先訴抗辯權。
三、一般保證保證人先訴抗辯權的法律保障。
1、訴訟程序上的保障。
(1)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以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根據《擔保法》及其適用解釋的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在一般保證的情況下,主債務要想起訴保證人,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第一主債權人必須在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對主債務人主張權利,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第二必須在主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二年內起訴保證人,如超過起訴保證人的訴訟時效,債權人則無權起訴一般保證的保證人。
(2)《擔保法》明確規定:“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止的,保證債務訴訟時效同時中止。”也就是說,當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中止時,起訴保人的訴訟時效同時中止、中斷。以此來保障主債權人先起訴主債務人,等判決下來之后,才能起訴保證人,從而保障了一般保證人先訴抗辯權的行使。
(3)《解釋》規定: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向債務人和保證人一并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債務人和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應當在判決書中明確在對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后仍不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這也就是說,法院為了簡化訴訟程序,也可以受理債權人將債務人、一般保證的保證人一并起訴的訴訟,但為了保障一般保證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法院在判決書中應明確寫明,在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后,債權仍不能得到全部履行時,才由保證人承擔責任,即才可以執行保證人的財產。
2、實體權利的保障。
保證人行使先訴抗辯權后,債權人有義務先對主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否則日后債權得不到清償的后果將自行負責,《解釋》規定: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債權履行期屆滿后,向債權人提供了債務人可供執行財產的真實情況的,債權人放棄或者怠于行使權利致使該財產不能被執行,保證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在其提供可供執行財產的實際價值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
因此,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如果需要正確的行使,都需要根據我國法律在程序上和實體上的規定,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最簡單的道理。當然,小編還是建議大家,如果不是必須的話,還是不要當保證人比較好,以免引火上身,給自己帶來麻煩。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債權人能要求保證人還債嗎
做保證人有什么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受強制措施是否享受年休假
2021-02-19持股百分之五后增減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0-12-30被紀檢委留置后嚴重嗎
2020-11-12交通事故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完成
2021-03-06合伙企業的相關法條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2020-12-17被騙婚需要哪些證據
2021-01-29只有購房合同的房子法院能保全嗎
2021-03-09合同債權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2產品安裝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13小產權房的物權轉移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2021-02-13公司可以內部調動勞動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嗎
2020-11-23工作地點和用工單位改變可否賠償
2020-11-08怎么申請復印勞動仲裁庭審記錄
2021-03-08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終止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7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把別人車撞了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0-12-26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保險公司可以解散或者倒閉嗎
2021-01-21綿陽居民保險報銷比例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