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賠償細則
1.住院伙食補助
住院伙食補助費是指患者因發生醫療事故而在醫療機構住院治療時,醫方應支付給患者的膳食補助費用,具體數額是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計算。
2.陪護費
陪護費是指患者在因醫療事故接受治療期間確需專人陪護而產生的相關費用,具體數額應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關于此項賠償費用,應注意:(1)陪護費發生的前提是患者確需專人陪護,例如患者生活無法自理等;(2)陪護人員可以是專門聘請的臨時工(護工),也可以是患者家屬;(3)《條例》規定與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有一定的差異。最高法院《若干意見》第145條將此項費用稱為“陪護人員的誤工補助費”,規定“經醫院批準專事護理的人,其誤工補助費可以按收入的實際損失計算。應得獎金一般可以計算在應賠償的數額內。本人沒有工資收入的,其補償標準應以當地的一般臨時工的工資標準為限。”
3.殘疾生活補助費
殘疾生活補助費是指患者因醫療事故全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時應獲得的生活費用,具有明確的補償性。《條例》規定,殘疾生活補助費計算方法是: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具體計算公式是:平均生活費×賠償年限×賠償系數。相關項目的來源如下:
(1)平均生活費:可以從醫療事故發生地統計部門(如統計局)得到。部分地區的該項統計指標不是以“平均生活費”表示,而是以“人均消費性支出”等概念表示。如北京市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8923元;
(2)賠償年限:最高不超過30年,但是《條例》沒有規定如何具體計算賠償年限,實踐中多是按最高年限計算。
(3)賠償系數:與傷殘等級具有對應關系。傷殘等級越重,賠償系數越大。根據與《條例》同時生效實施的《醫療事故分級標準(試行)》的規定,醫療事故的等級與傷殘等級具有對應關系,即醫療事故一級乙等至三級戊等對應傷殘等級一至十級,具體是一級乙等醫療事故患者的傷殘等級為一級,二級甲等為二級傷殘,二級乙等為三級傷殘,以此類推。這樣,最重的一級傷殘,賠償系數為100%,二級傷殘為90%,以此類推,十級傷殘的賠償系數為10%。評定傷殘等級的主要目的是確定賠償系數。
在此,需要提請注意的是傷殘評定的時間,因為該時間將直接影響傷殘等級。但是,《條例》沒有對此做出明確規定,司法界也有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為,可參照其他相關規定。例如,《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規定為“醫療期滿”,《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規定為“治療終結”。
4.殘疾用具費
殘疾用具費是指患者因醫療事故導致喪失部分生理功能而需配置補償功能器具時支出的費用。《條例》規定該項費用應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條例》沒有對“普及型器具”的外延加以明確界定,通常情況下是按照國產相關器具價格進行計算。例如,山東省高院規定,殘疾用具費“按照國產中檔型器具的費用給予賠償”。另外,在實踐中還需考慮殘疾用具的更換費用及安裝費用。
5.喪葬費
喪葬費是指患者因醫療事故死亡時,其家屬因安葬患者而支出的費用。《條例》規定該項費用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準計算。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各地民政和財政部門規定的喪葬費標準過低(如北京規定為800元),因此出于公平與合理的考慮,無論是法院判決還是雙方協商,其最終數額多略高于《條例》的規定。
6.被扶(撫)養人生活費
被扶(撫)養人生活費是指患者在發生醫療事故前,向受其扶(撫)養者提供的必要生活費用。計算該項賠償額時應注意:
(1)被扶(撫)養人以患者生前或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撫)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根據《條例》規定,確定被扶(撫)養人的標準有兩項,一是受患者生前或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撫)養,二是沒有勞動能力。實踐中,被扶(撫)養人的范圍包括患者的未成年子女(亦應包括已成年但尚無勞動收入的大學在校學生)、無勞動收入的配偶、患者的父母以及其他確受其實際扶(撫)養且無勞動能力者。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患者父母而言,該項費用應稱為“贍養費”。
(2)《條例》沒有規定“喪失勞動能力”的認定標準,也沒有說明是全部喪失勞動能力還是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對此,可參照其他相關規定加以確定。根據原勞動部《工傷保險辦法》第14條規定,各級勞動鑒定委員會應當按國家制定的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對因工負傷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傷殘后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和護理依賴程度進行等級鑒定。符合評殘標準1~4級為全部喪失勞動能力;5~6級為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7~10級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3)當存在多個扶(撫)養義務人時,醫療機構僅承擔患者應承擔的扶(撫)養費份額。例如,患者兄弟姐妹三人,母親已去世,父親健在,受患者生前扶(撫)養且無勞動能力。在此情況下,由于患者父親的撫養(實為贍養)義務人為三人,因此醫療機構只承擔三分之一的撫養費份額。
(4)扶(撫)養費的具體計算方法: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5)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患者被扶(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第147條規定,侵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依靠受害人實際扶(撫)養而又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生活費的,應當予以支持,其數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條例》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釋中“喪失勞動能力”一詞應包括了“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情形。關于該項費用,筆者認為,可先按全部喪失勞動能力者的方法計算,再根據患者傷殘等級按比例折算。但是,由于現行支付標準已經很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如果再按比例折算則有失公允。因此司法實踐中多是按全部喪失勞動能力標準計算。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傷殘等級為6~10級的殘疾者是否需要支付被扶(撫)養人生活費,人們有不同的看法。
7.交通費
交通費是指患者因醫療事故必須乘坐交通工具治療疾病而實際支出的費用,醫療機構按照患方提供的票據支付。法律要求患方應當詳細說明每張票據發生的原因,包括乘坐交通工具的時間、起始地點、具體事項等。但是,在司法實踐中,患方往往難以說明上述事項,因此法院一般是根據具體案情酌情判決。交通工具一般應以當地普通交通工具為限;因病情需要而使用出租車或其他交通工具而支出的高額交通費用,超出部分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8.住宿費
住宿費是指患者因發生醫療事故后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支付的住宿費用。例如,因當地醫院診療水平問題而需到外地就醫治療,該項費用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準計算,憑據支付。
9.精神損害撫慰金
是指患者因醫療事故承受精神創傷而應獲得的以貨幣方式支付的精神補償,是醫療機構承擔醫療事故民事責任的一種重要方式。按照《條例》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實踐中,如果患者死亡,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主體為患者家屬;如果患者殘疾,該項賠償的請求主體應為患者本人,而其家屬無權要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除以上列舉的11項針對醫療事故直接受害患者的賠償外,《條例》還規定了對參加醫療事故處理的患者的賠償項目及計算方法。參加醫療事故處理的患者近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參照《條例》上述有關規定計算,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2人。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參加喪葬活動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亦同樣參照《條例》上述方法計算,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2人。
根據《條例》規定,醫療事故賠償費用實行一次性結算,由承擔醫療事故責任的醫療機構支付。對醫療事故發生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不直接向患方賠償,患方也不能向醫務人員索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4201201910141636
湖北維思德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廈門大學,良好的法律功底,嚴謹求實的態度,把每一個委托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全力以赴。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2020如何遏制私營企業倒閉潮
2020-12-05醫療過錯責任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10即將被執行的房產能否保全
2020-11-18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限制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14商號適用情形有哪些
2021-02-18被監護人長期遭受監護人虐待的能否申請更換監護人
2021-02-16家暴離婚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15生父能取消其繼承權嗎
2021-01-14雙方的合同什么情況下表示已經成立
2021-01-04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哪些遺產可以繼承,范圍有哪些
2021-03-03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人壽保險有哪些種類以及老人人壽保險應該怎么選擇
2020-12-10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保險受益人要注意些什么
2021-03-22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法有什么規定
2020-12-22也談《“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