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醫療糾紛怎樣處理
在我國,發生醫療糾紛有三種解決方式,即和解、調解和訴訟。
1、和解(協商解決)
發生醫療糾紛后,患方和院方可本著平等自愿的原則,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解協議,和解協議的效力應予以認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制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并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和解應注意以下問題:
(1)醫患雙方的和解應遵循法律法規的規定,只能就民事責任進行協商,不能規避當事醫院、當事醫務人員應承擔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2)參加和解的患方必須直接與醫院發生利害關系,在法律上享有民事權利,依法承擔民事義務,如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患者本人,或者其監護人、繼承人、代理人等。
(3)參加和解的院方必須由院方法定代表人即院長參加和解,其代表醫院的行為,應認定合法有效。醫院的其他人員如參加和解,要持有蓋有醫院公章的授權委托書,其和解行為才合法有效。
2、調解(衛生行政部門等第三方介入)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八條對調解進行了規定: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可見,已經鑒定確定為醫療事故的,可以請求衛生行政部門介入對雙方的糾紛進行調解。
3、訴訟
在訴訟之前,當事人可以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或者醫療過錯鑒定,醫療事故鑒定由醫學會鑒定,醫療過錯鑒定由司法鑒定中心鑒定。進行鑒定并不是醫療糾紛訴訟的法定前置程序。
在舉證責任方面,患者對患方和院方存在醫患關系,以及產生了損害后果負有舉證責任,院方對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以及醫療行為和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負有舉證責任。
在案由選擇方面,醫療糾紛涉及的案由主要有三大類,包括醫療損害賠償糾紛、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和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有些案件還可以以普通的人身(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實際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案由進行訴訟。
以上知識就是律霸網小編對“出現醫療糾紛怎樣處理”這個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動產交付怎么履行
2021-02-22衛生局下行政處罰要多久
2020-12-18父母有權利干擾兒女離婚嗎
2020-11-14融資租賃設備能否再抵押擔保
2020-11-17交通肇事沒有責任認定書能索賠嗎
2021-01-25分公司簽定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04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1-01-29工傷事故調解與實際不符的還能起訴嗎
2020-12-10勞動糾紛常見情形有什么
2020-11-24人壽險的投保額如何估算,哪些人需要購買人壽險
2020-12-28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關于人身保險合同的若干問題
2021-01-20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2013年7月起 湖北省宜昌市城區參保單位啟用新繳費基數
2021-01-28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不生效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