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醫療糾紛中醫院的過錯
醫方的過錯在一般情況下應就其是否已盡客觀上的注意義務而加以判斷,從充分保護患者的利益和利于醫療技術的發展出發,醫方應盡的注意義務應當是民法上善良管理人所應盡到的注意義務。具體而言,醫方在從事診療護理行為時,應具有合理的注意及適當的技術。所謂“合理的注意及適當的技術”,其判斷標準是“醫療水準”,即醫師于醫療之際,其學識、注意程度、技術以及態度均應符合具有一般醫療專業水準的醫師在同一情況下所應具備的標準。在審判實踐中,法官可以具體結合以下原則,運用“醫療水準”這一判斷標準來認定醫方的過錯:
1、“醫學判斷”法則。
所謂“醫學判斷”法則,是指只要醫療專業者遵循專業標準的要求作決定,不能僅因事后判認其所作的決定錯誤而對其課以責任。醫方在對患者施行診療時,若其已盡到符合其專業要求的注意、學識及技術標準,即便治療結果不理想,甚至有不幸發生,醫方也無過錯,不應對該后果承擔責任。
2、“可尊重的少數”法則。
醫師為診療護理行為時,必須具備高度的專門知識與技術,各個醫師可能持有不同的見解,在此場合,要容許醫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權。我們知道,科學與全民公決不同,而且“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因此,在醫療行為給患者帶來損害時,我們不能因多數人同意采取某種治療措施就肯定其完全正確而不承擔責任,也不能因所采用的治療方法系屬少數人認可而讓該少數人承擔責任。只要醫師采取的治療方法不違反其專業標準,就不能認定其有過錯。
3、“最佳判斷”法則。
醫方所為的診療護理行為除必須符合其專業標準所要求的注意義務、學識及技術等之外,還必須是其最佳判斷。換句話說,當醫師的專業判斷能力高于一般標準,而該醫師又明知一般標準所要求的醫療方法具有不合理的危險性時,法院對該醫師的注意義務的要求應高于一般標準。比如,美國一些法院要求該醫師必須依其能力做“最佳判斷”方可免責;日本民法理論中也有類似要求,稱為“最善之注意義務或完全之注意”。“最佳判斷”法則與醫師的一般注意義務有別,法院適用該原則時須非常小心。“最佳判斷”法則一般僅應在該最佳判斷確定的治療方法不增加患者的危險或該治療方法已被認為符合“可尊重的少數”法則時,方可適用。
4、“允許風險”法則,或稱“容許性危險”,法則。
該法則認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包括醫療活動中,為謀求社會進步,應允許威脅法益的人類活動的存在。醫學的進步,使以往被認為屬于絕癥的疾病也有了治愈的可能,給患者及其親人帶來歡樂和希望,但新藥的使用,也會產生副作用。醫學的進步是經過千千萬萬次的反復實驗和多次的失敗才得到的。因此,判斷醫方的過錯,應考慮“允許風險”法則的適用。
5、醫療的緊急性與醫療嘗試。
所謂醫療的緊急性,是指由于醫療的判斷時間緊促,對患者的病情及病狀無法作詳細的檢查、觀察、診斷,自難要求醫生與平常時期的注意能力等同。因此,緊急性在醫療過失上,便成為最重要的緩和注意義務的條件。但這并非有意減輕醫方的注意義務,而是仍以相同的注意程度作為判斷標準,不過在因緊急情況而無法注意時,免除醫方責任的承擔。所謂醫療嘗試,是指任何醫療行為雖均具有抽象的威脅,醫學理論更要依賴新的藥物嘗試或技能實驗才能發展。這時,常有相當的“未知領域”的存在,醫生在此未知領域,當負注意義務。因此,醫生在進行新的醫療嘗試時,除經患者承諾外,還要對患者的癥狀、體質、醫院的設備、醫生的能力及其它必要的實驗及可能的危險,均應先慎重考慮,并應提供周全的應急設備,否則,將難逃過錯之咎。
6、一般醫師與專科醫師的不同。
在醫療行業,存在著諸多分工。首先有醫院管理人與醫務工作者之分;醫務工作者依其專業,又有醫生、護士、檢驗師、麻醉師、藥劑師等區分。他們的注意標準應依其所屬專業而加以判斷。醫院內大者有內科、外科等諸多專科,每個科內都有專業醫師,如今已不再也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全能醫師,因此,專科醫師對其專門領域內的注意義務標準要高于一般醫師的注意義務。至于某醫師是否為專科醫師,不能以其是否取得該專業的執業證書或同類的資格證書為依據,而要看該醫師是否以該專科的形態執業。倘若其能力未能及于專科醫師的水平而強行為之,應從保護患者利益的角度出發,依專科醫師的標準來判斷該醫師是否過錯。
7、地區性原則。由于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有差距,因此,醫師執業的環境、醫療經驗等,都有地區性的差異。這在我國尤為明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許多醫務工作者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對現代醫療知識及醫療技術知之甚少。因此,判定醫生是否盡到注意義務,應以同地區或類似地區(指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環境、習俗、人口等相似的地區)的醫療專業為依據。可見,在判定醫方的過錯時應考慮到地域、環境等地區性差別因素,既不縱容醫方的過錯,又要針對具體環境而不對醫方過于苛刻。
怎么協商解決醫療糾紛
在發生醫療糾紛后,患者首先要采取的就是這個維權手段,因為這個方式程序簡單,處理起來速度快,而且一旦達成協議,醫療機構的賠償也會非常迅速。《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醫療事故爭議由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的,醫療機構應當自協商解決之日起7日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并附具協議書。采取這種方式進行維權的,快捷,迅速是優點,但是也存在幾個問題:
1、醫療機構一般不會認為自己及其醫護人員的行為是醫療事故,有的即使自己也意識到錯誤,考慮到賠償和行政處分方面,也會不承認。對于這種情況,患者只能采取共他的兩個途徑來維權。
2、有的時候醫療機構有跟當事進行協商的意思,但是,雙方對于患者人身的損害是否構成醫療事故,構成幾級醫療事故,醫療機構在患者人身的損害中負有多大的責任,患者現在的人身損害跟患者原有疾病之間的關系有多大存在很大的分歧,這時候,就需要雙方共同委托醫療鑒定機構來進行鑒定。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十條規定: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托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然后,雙方根據醫療鑒定的結果來協商賠償的數額。
3、采取這種方式維權的患者方一定要注意,因為醫療行為是一種專業性和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而醫療事故的索賠更是涉及到了醫療和法律兩個方面的專業知識,做為一般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很難掌握準索賠的標準,而采取這種方式處理醫療事故,只要雙方在醫療事故處理意見書上簽字,就會對方發生效力,所以,患者一方在簽字前一定要對相關的問題考慮清楚,對于索賠的范圍和數額計算清楚,以防合法的索賠權益因為不懂而得不到保障,最好能夠咨詢一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醫院是少數我們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與之打交道的地方之一,每個人都無法避免與醫生接觸,而醫生作為解決我們身體上的困難的人我們應當給予其足夠的信任。當面對醫療糾紛時我們應當采取合適的手段去解決,不要一味的以不作為來消極抵抗。以上便是小編對該問題的整理,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在線咨詢我們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抑郁癥可以被辭退嗎
2020-11-26手寫的房屋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0-12-31手機在商場丟失商場有責任嗎
2020-11-08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我國為什么不允許近親結婚
2020-11-28律師要收多少代理費
2021-02-16有誰知道騷擾電話達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報警
2021-03-16假冒注冊商標如何如何處罰
2021-03-11幾年的交通事故還能重新訴訟嗎
2021-03-01私下簽的離婚協議有效嗎
2020-12-09督促程序和簡易程序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江蘇對54家機構停止委托司法鑒定,超期怎么辦
2021-02-13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
2020-12-08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中介應告知購房者哪些內容
2021-02-09集體土地有商住房證有法律效益嗎
2021-01-02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集體合同中所說的補充保險和福利指的是什么
2021-02-2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