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陳訴權
陳述權就是有權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在行政許可的申請過程中,它是指申請人有權說明取得許可的理由、依據和事實;與申請的行政許可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有權說明不應當批準申請人的許可申請的理由、依據和事實。在對被許可人的處罰過程中,陳述權是指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所認定的事實及適用法律是否準確、適當,陳述自己對事實的認定以及主觀的看法、意見,同時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張、要求。
陳述權是相對人的一項法定權利,行政機關應當予以保障和正確對待。行政機關的一些工作人員自恃享有審批權和處罰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都要找自己辦事,高人一等。在審批和處罰過程中,不能正確對待申請人或被處罰者的陳述權和申辯權。將當事人的陳述看做是“態度不好”、“蠻橫無理”、“狡辯”等,因而不批準當事人的申請或者給予加重處罰。這種做法與依法行政的原則是背道而馳的。
根據法律的規定,當事人行使陳述權的規定主要是兩種:
一、聽證。在行政許可的申請過程中,根據啟動聽證的原因,聽證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行政機關主動聽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實施行政許可應當聽證的事項,或者行政機關認為需要聽證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并舉行聽證。另一種是被動聽證。行政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第三人之間重大利益關系的,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前,應當告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5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20日內組織聽證。在對被許可人的處罰過程中,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聽證給予相對人一個正式陳述意見、說明情況、當面質證的機會,對維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直接向辦理行政許可或者實施行政處罰的人員進行陳述、解釋和辯駁,雙方面對面地進行,不需要通過正式的形式。這種形式靈活、便捷,有利于當事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及時進行溝通、交換意見,有利于行政執法人員作出正確的判斷。對于當事人的陳述,行政執法人員應當認真聽取,對其提出的事實、證據和理由要仔細研究。對正確的要予以考慮、采納,對錯誤的要予以指出、駁回。
以上就是關于行政訴訟法陳述權是如何規定的介紹,通過對本文的閱讀相信你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進行行政訴訟的時候你可以合理的行使自己的陳訴權。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品責任糾紛官司如何打
2020-11-13職業病賠償步驟是什么
2021-02-20如何判斷股權受讓人的“善意”與“惡意” 及評判配偶單方轉讓股權的效力
2021-01-29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開發房地產要多少資金
2021-03-04父母去世之前能繼承房產嗎
2020-11-24結婚證在哪邊領比較好
2021-03-12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出資人可以要回房子嗎
2021-03-18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自助寄存柜中丟包,超市有責任嗎
2020-12-29運輸保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20-12-18保險合同成立疑難問題研究
2020-11-26兩歲小孩被撞輕傷住院四天保險公司一般陪多錢
2021-03-23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報保險需要原件嗎
2021-03-10關于保險詐騙罪的一些法律常識
2021-03-02保險理賠需要幾天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