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證據的法律適用
一、法院的告知義務:人民法院向當事人送達受理案件通知書或者應訴通知書時,應當告知其舉證范圍,舉證期限和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后果,并告知因正當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證據時應當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申請。
(一)舉證范圍。《證據規定》對原被告及第三人的舉證范圍有著不同的規定。《證據規定》第四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其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經提出申請的證據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1)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2)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請的登記制度不完備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相關證據材料并能夠作出合理說明的”。《證據規定》第五條規定:“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原告應當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造成損害的事實提供證據”這兩條是對原告舉證范圍的規定。《證據規定》第一條第一款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證據規定》第四條第三款規定:“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證據規定》第六條規定:“原告可以提供證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以上三條是對被告舉證范圍的規定。
(二)舉證期限。《證據規定》對原被告及第三人舉證期限規定也不相同。對原告規定的舉證期限,《證據規定》第七條對原告的舉證時期限作了明確規定:原告或者第三人應當在開庭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換證據之日提供證據。因正當事由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該條系對原告舉證期限的規定。對被告舉證期限的規定,《證據規定》第一條規定:”……被告作出的具體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該條規定了被告的舉證期限。
(三)逾期舉證的法律后果。當事人沒有證據或者提出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四)審判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在形式上,應以書面形式——舉證通知,履行法院告知義務。
(2)在內容上,應包括舉證范圍,舉證期限,申請證人出庭申請期限,申請鑒定期限,申請法院調取證據的條件及期限,并告知因正當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證據時應當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申請和逾期不提供證據的法律后果。
(3)對于舉證范圍,法官應當根據案件的性質確定原被告舉證范圍,但應以原則性為主,如拆遷行政裁決案件,法官在舉證通知書上告知原告應提供被拆遷房屋原告擁有所有權的相關證據,而不能說的非常具體的房照,買賣合同等,那樣法官的角度就站錯了,而不是法官局中,指導地位了。
(4)由于被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不同于具體行政行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因此,對被告提供的作為法律依據使用的規范性文件的期限不適用舉證期限的規定,但應當在證據交換時提供或者當庭提供。
(5)嚴格掌握被告逾期提供證據的條件。法官應對被告提出的“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進行嚴格審查。
(6)行政賠償案件中,被告及代理人提供有關“賠償數額”的證據,不受被告舉證期限的限制,但應在一審庭審結束前提供。
(7)原告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時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對于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法院應當重新告知舉證時限。
(8)對法院準許當事人延期提供證據的通知,應送達雙方當事人。
二、調取證據
(一)法院調取證據的范圍
《證據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及其組織,公民調取證據:(1)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認定的;(2)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回避等程序性事項的。該條是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調取證據的范圍的規定。《證據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但能提供確切線索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下列證據材料:“(1)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材料;(2)涉及國家秘密、產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材料;(3)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材料。該條是原告或者第三人申請法院調取證據的條件種類的規定。
(二)審判時間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范圍必須是《證據規定》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規定的范圍。
(2)啟動調取證據程序:一是符合《證據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依職權調取;二是符合《證據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依原告或第三人的申請調取。
(3)依原告或者第三人申請的必須同時符合《證據規定》第二十三條(范圍規定)第二十四條(期限規定)的要求,如原告在開庭時提供申請調取證據,或者原告在舉證期限內提出自己持身份證或者介紹信就可以調取的證據材料,法院將不準許調取。
(4)對原告或者第三人申請調取證據不符合《證據規定》的,應以書面形式通知不準許調取通知書,并告知不準許調取的理由及申請復議的權利和期限。
三、質證
(一)質證原則。
《證據規定》第三十五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經庭審質證。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證據。當事人在庭前交換證據過程中沒有爭議并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后,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該條系質證的原則。
(二)行政訴訟證據概念。
行政訴訟證據,是指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切材料和手段。這里必須明確什么是行政訴訟的證據。當事人經常將法律、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和有關事實一并當成證據提供,根據《證據規定》第一條規定,提供證據作出行政訴訟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的依據的規范性文件……,這就說明行政訴訟證據不包括規范性文件,不是質證的對象。
(三)對質證的內容、方式及要求
質證的內容、方式及要求。《證據規定》第三十九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針對證據有無證明效力及證明效力的大小,進行質證。經法庭準許,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證據問題相互發問、也可以向證人、鑒定人或者勘驗人發問。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相互發問、或者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時,發問的內容應當與案件事實有關,不得采取引誘、威脅、侮辱等語言或者方式。該條系質證的內容、方式及要求的規定。
(四)審判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1)質證范圍應是行政訴訟規定的七種證據形式,不包括規范性文件:
(2)司法認知和當事人無異議的事實無須質證;
(3)涉及國家秘密的證據應當進行質證,但不得公開進行;
(4)法庭依申請調取的證據應當作為申請當事人證據,在庭中出示進行質證;
(5)法庭依職權調取的證據,應當就該證據的情況進行說明,聽取當事人意見,但不是質證;
(6)沒有關聯性的證據材料應當予以排除。如某拆遷裁決案件中,原告起訴被告拆遷辦要求撤銷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在質證中,原告出示其他拆遷戶回遷后其房租金的證據材料,此時法官應告知原告,此證據材料,與其訴訟請求及事實無關聯性,不予質證。
(7)對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不得當庭詢問其住址及聯系方式;
(8)對庭前證據交換過程中沒有爭議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后即可作為定案依據,無須再進行質證。
四、認證
(一)認證概念
認證即認定證據,是指在審理行政案件中,法官依照法定程序,根據一定的原則或規則對質證的證據的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進行審查判斷,從而確定證據材料的可否采信,可采信的證據的證明力的活動。
(二)認證的基本方式
認證的基本方式。《證據規定》第五十四條規定:“法庭應當對經過庭審質證的證據和無需質證的證據進行統一審查和對全部證據綜合審查,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進行全面客觀和公正地分析判斷,確定證據材料與案件事實之間的證明關系,排除不具有關聯性的證據材料,準確認定案件事實。這是對法官認證基本方式的規定,即通過什么方式予以認證。
(三)證據合法性認定標準
證據的合法性即證據符合法律的規定。它包括取得證據的主體合法,證據形成符合法定程序,證據形式符合法定要求和證據運用符合法律規定。
(四)審判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1)認證的主體是法官,即由法官認證,但這個法官不是指承辦人,而是合議庭成員完成的認證的活動。(2)認證證據的范圍包括經過質證的證據和無需質證的證據材料。(3)正確適用《證據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眾所周知的事實,自然規律及定理,”是憑法官自己的知識可以直接予以認定的,“按照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已經依法證明的事實,根據日常生活法則事實推定的事實”,直接認定,但必須完全符合條件,如日常生活中,雨天潮濕,冬天比夏天冷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經驗法則,但某些偶然現象則不能適用。(4)對《證據規定》中非法證據的確定:1、是“主體上確定,主體違法,是指收集證據,調取證據的主體上不合法。如精神病人作證,鑒定人沒有鑒定資格,行政執法人不是有相應的資格等;2、是從程序上確定,收集證據的程序違法,不符合法定情形,如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剝奪公民、法人享有的陳述權、申辯權或者聽證所采用的證據,鑒定程序中嚴重違法等情形;3、是從取得證據的方式、手段上確定,如以非法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偷拍、偷錄、竊聽等手段;4、是從證據的內容上確定,如在鑒定結論錯誤、不明確、內容不完整等;5、取得證據的手續上確定,必須履行法定手續,如《證據規定》中第五十七條第(五)項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以外,或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形成了未辦理法定手續的證據材料,不能作定案依據;6、是取得的形式確定,如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無其他證據印證,且對當事人不予認可的證據的復印件或復制品,這種取證形式嚴重違法情形,不能作為定案依據;7、是從提供證據的時機違法確定,如無正當理由超過舉證期限提供的證據,及被告在行政程序中要求原告提供的證據,原告依法應當提供而拒不提供的,象這種情形,因違反了《證據規定》要求不能作合法證據。
(五)自認規則的適用。
自認即一方當事人就對當事人不利事實予以承認的聲明或表示,如在行政案件中,自認涉及其他訴訟當事人利益,其他訴訟當事人對自認提出異議的,法官發現自認是受脅迫或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的,且與事實不符,訴訟代理人自認事項無代理權且其委托人未在或未出庭的情形,法官不能適用自認規則予以認證。
(六)當庭認證問題
除證據的關聯性和合法性有規則容易認證外,對涉及證據真實性的問題,以休庭后由合議庭決定為宜,不宜采取當庭認證的方式。
以上就是行政訴訟證據的法律適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行政訴訟證據的規定,才能更好地詮釋法律,運用法律去處理問題。如果您對這方面還有什么疑問?律霸網為你提供專業的咨詢平臺,歡迎您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防止醫療事故
2021-02-28私營企業要求的最低人數是多少
2021-01-04聽證程序適用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4集體合同的概念及內容
2020-11-26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企業發生重大變故如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1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什么是產品責任
2020-12-15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8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公司裁人是按照交的保險賠償嗎
2020-12-23車禍報保險要什么手續
2020-11-17保險合同包含的三種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0-12-05國際貿易貨物運輸與保險
2020-12-01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合同
2021-01-25土地出讓金按照什么標準收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