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原告:蔡某
被告:某鎮(zhèn)人民政府
第三人:蔡某
蔡某于1999年獲批在該村規(guī)劃點3-1處的建房用地,于2005年1月10日獲準農村個人住房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2006年9月25日,第三人蔡某擬開工建房,被告接報后,委托某村民委員會對第三人的建房開工按照其建房批復與許可實施現場審驗定樁。原告蔡某以該定樁行為結果對其與第三人實際相鄰房屋的間距和安全等造成侵害為由,于2008年8月4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
原告訴稱,2006年9月25日被告委托了某村村民委員會為該村村民蔡某(本案第三人)的建房開工實施雙定樁,即定樁確定其新建房屋的建筑占地范圍與宅基地使用范圍。而該委托定樁行為的結果是侵犯了相鄰人原告的房屋與第三人蔡某新建房屋的間距要求,由此也給原告帶來安全隱患,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請求撤銷被告委托某村村民委員會為本案第三人建房開工前實施敲樁定位之行為。
被告辯稱,對農村個人建房,被告具有赴現場進行開工定樁的職能,也有權委托鎮(zhèn)屬村級組織具體負責實施。另外,根據崇明縣人民法院(2006)崇行初字第44號一審行政判決與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7)滬二中行終字第279號終審行政判決,原告與第三人就涉案房屋間距的行政訴訟爭議已作認定,故涉訴實施的委托行為并無任何不當,也不與原告發(fā)生任何權利與義務上的關系,原告不符本案行政訴訟的主體資格,請求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第三人蔡某未作述辯。
【裁判要點】
法院認為被告行為的實施并不創(chuàng)設新的法律關系,完全是基于第三人獲許的行政許可內容進行,對當事人沒有設定新的權利義務,故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四)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第(六)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蔡某的起訴。
【爭議焦點】
被告建房開工前實施敲樁定位之行為的性質為何?是否具有可訴性?
【法理評析】
本案系因行政相對人對第三人擬開工建房前政府實施的敲樁定位行為不服,認為該行為對其與第三人實際相鄰房屋的間距和安全造成侵害而引起的糾紛,法庭審理主要圍繞著被告建房開工前實施敲樁定位之行為的性質和是否屬于受案范圍的判定而展開,因此在分析該案件時也需要從這幾個方面來梳理線索:
首先,對于“被告建房開工前實施敲樁定位之行為的性質為何”的判定,此處主要涉及行政事實行為的含義及類別方面的內容。
所謂行政事實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基于職權實施的不能產生、變更或者消滅行政法律關系的行為,具有行政性、不能產生、變更或者消滅行政法律關系、可致權益損害性的三大特征。簡而言之,行政事實行為就是一種不能產生法律效果的行政活動。行政事實行為包括行政主體執(zhí)行性的行政事實行為、認知表示行為、行政協(xié)商行為以及其他建設、維持行為這四種類型。其中,所謂執(zhí)行性的行政事實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作出行政決定后,通過具體的執(zhí)行行為使內容實現,從而對相對人產生實際作用的行為。被執(zhí)行的行政行為既可能是抽象行政行為,也可能是具體行政行為。認知表示行為則是指行政主體所謂的無拘束力的意思表示行為,包括通知性的行為和公共警告行為。行政協(xié)商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與公民、組織就某些觀點及事實所作出不具法律效力的協(xié)商行為。對于行政事實行為,其雖然不產生法律后果,但是也會產生一定事實后果,因此也需要滿足合法性,具體是指行政主體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行事、內容合法、事實行為的作出需要符合比例原則。對于違法的行政事實行為,行政相對人可以通過國家賠償的方式尋求救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出租房屋可以申請代開專票嗎
2021-03-01房屋租賃協(xié)議中的押金
2021-01-26事發(fā)三天后還可以傷情鑒定嗎
2020-11-27涉外結婚有必要做雙認證嗎
2021-02-10公司沒注銷對法人影響嗎
2021-02-11誰對政府投資項目負有監(jiān)督管理職責
2021-02-11合同中是否需要約定稅率
2020-11-20行政案件可以立案嗎
2020-11-29國有農場農用地征收如何補償
2021-03-20外包的意義
2020-12-16怎么申請復印勞動仲裁庭審記錄
2021-03-08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主合同、保證合同與保證保險合同能否合并審理
2021-02-21保險合同有哪些基本分類
2020-11-22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車險拒賠可以起訴業(yè)務員嗎
2021-01-12半掛車未上保險不賠付
2021-02-07土地轉讓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31土地轉讓期限是多久
2020-12-29土地轉讓模式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