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1年10月,東南大學教師施*輝、顧*松先生認為南京市紫金山上建成的觀景臺“破壞了其享受自然景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將南京市規劃局告上法庭,但最終法院基于訴訟主體資格不符而未受理這起訴訟。2003年2月,杭州律師金*喜因西湖風景名勝區內興建一所老年大學,試圖將杭州市規劃局告上法庭,但該案最終仍因不符合原告資格未予受理。目前,雖然學界對我國開放行政公益訴訟已基本達成共識,但對于行政公益訴訟究竟應由誰提起,誰具有原告資格,仍處于百家爭鳴狀態。鑒于此,筆者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期對我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有所助益。
一、行政訴訟原告資格概要
根據《布萊克法律大辭典》的經典解釋,“原告資格是指某人在司法爭端中所享有的將該爭端訴諸司法程序的足夠利益。其中心課題是確定司法爭端對起訴人的影響是否充分,從而使起訴人成為本案訴訟的正當原告。”[1]行政訴訟原告資格主要解決的是在行政訴訟中什么人具備了何種條件可以請求法院保護其合法權益的問題,即誰可以啟動行政訴訟程序。
在我國,學者們雖然對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內涵和外延理解的角度和側重點不一樣,但都認為原告資格意味著行政訴訟的起訴人可以成為原告的限制條件。因為資格本身就是一種限定,一種條件,如果一國行政訴訟法對原告沒有限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原告資格問題。
一般而言,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如下涵-義。第一,原告資格是公民、法人或社會團體因具備一定條件而取得的可以作為行政訴訟原告提起訴訟的資格;第二,原告資格用以表述哪些人具有行政訴訟的訴權,僅表明在行政爭議發生后,具備原告資格的人將該爭議訴至法院,法院不得將其拒絕;第三,原告資格從利益受到行政行為侵害時就已取得,是一種成為原告的可能性。它與原告的關系可概括為:具備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未必一定成為行政訴訟的原告,而能成為行政訴訟的原告必然具備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
原告資格是行政訴訟的核心問題之一,原告資格的發展推動了行政訴訟制度的發展。可以說,建立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公益訴訟,其主要內容和關鍵之處就在于原告資格認定標準的設定。雖然還會涉及到其他方面的配套制度,諸如舉證責任、激勵機制等,但放寬起訴資格,允許公眾為了公益而向法院提起訴訟則是這一制度的核心。因此,原告資格標準的認定將直接關系到整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能否最終得到確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長期公款私存違法嗎
2020-11-12農民工討薪有哪些途徑
2021-01-02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如何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2021-03-25農村建房的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8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哪些人可以辭退
2020-12-09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4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副駕駛人員跳車身亡保險公司應按照什么標準賠償
2020-12-02保險受到欺詐如何維權
2021-01-24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呢
2020-11-28工傷后可以向公司要一次性傷殘就業保證金嗎
2021-02-09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2-17土地流轉是什么意思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