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政府行政復議和法院訴訟。
《行政復議法》第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
(八)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
(九)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的;
《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行政不作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一)主觀原因
行政中出現“不作為”行為,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探其主觀原因,行政機關和行政執法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行政倫理素質與以法治國要求差距較大。
1、行政執法人員行政法律意識變異
法律意識,人們一般理解為包括法律心理、法律知識與法律思想。行政執法主體的無法律意識或法律意識變異,是行政不作為的根源和基本原因之一。行政行為的作出有賴于行政主體對法律的認識和態度等主觀心理因素,這些主觀心理因素,都會引起行政不作為的產生。態度反映行政主體的行為傾向,態度一經形成則對行政行為具有潛在的動力性,如果行政行為的主體基于不正當的考慮,或對嚴格執法持消極、規避的態度,就有可能產生行政不作為,妨礙合法有效的行政行為的實施,給依法行政帶來一種心理障礙。
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對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其對法律的理解和適用,沒有對法律的正確理解和對法律精神的準確把握,沒有對問題的正確認識和分析,也就必然要導致行政不作為違法行為的產生。
行為主體的行政法律思想將制約著行政法治的程度,行政行為主體的法律思想是一種對行政法律規范系統的認識,如果在法律思想上有偏差,必然會產生導致行政不作為,在這方面,關鍵是缺乏一種內在控制的自律思想和外在控制的他律思想。法律本身就是一種控制手段,但這種觀念并沒有深入人心,特別是對行政機關和行政執法人員來說往往并無此認識,以致在行政行為主體身上存在不服從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約束的傾向,存在不注重依法和法的價值來實施和評價行政行為,消極的對待行政義務。
2、私欲作怪,經不起功利誘惑
任何主體總有各層次需要和利益,行為正是由主體的需要和利益決定的。行為主體的需要和利益方面出現的偏差,是行政不作為的起因。正是人的貪欲和私利及小集團利益的驅動,引發了大量的行政不作為案件的發生。在新舊體制轉軌時期,追求效益為目標,也從反面刺激了人們的物欲、權力欲、金錢欲,行政權力的執掌者則利用國家權力與金錢聯姻,從而表現出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權錢交易等政治腐敗。
“行政不作為本身就是權力非物質性腐敗的一種隱蔽形式”。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應高于一切,作為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力的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不應有自己的小集團利益,行使行政權力時不應把行政人員的個人私利滲入其中,但金錢、財富的誘惑和行政機關自身利益的狹隘圈子,膨脹了一些行政機關的利益觀念,從而在利益驅使下,有利的爭著管,無利的則棄之不管或相互推諉,故意不作為。
3、人情網和關系網及“長官意志”的干擾
人情和關系對依法行政構成一種無形且巨大的威脅和破壞力量。從法治的角度來說,行政機關及行政人員必須服從和正確適用法律,而不得考慮任何法外因素。一當有人情和關系滲入行政行為中,則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必然遭到破壞。
行政執法人員在實際、行使行政權力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人情因素的制約,面臨著來自家庭、朋友、親戚、同學等的壓力,不僅如此,行政執法人員還需面對錯綜復雜的關系網,既有與其他國家機關、社會中的人員的外部關系網,也有行政機關內部工作人員相互編織的關系網,面對如此復雜的人際關系,行政執法人員當然要謹慎行事,謹防觸犯了關系網,得罪了領導,如此利用手中的權力來追求個人利益,必然會妨礙依法行政,導致行政作不作為的產生。
(二)客觀原因
1、立法上的原因
我國行政法律體系存在若干沖突和欠缺,以致行政執法行為中存在諸多的問題。我國立法體制上,立法主體多元化,但相互間的立法權限范圍不清,以致法出多門,立法呈現無序,混亂之態,其中突出地表現在行政立法上,大量的行政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和法律、行政法規相沖突,且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相互間有更多抵觸之情形,如有的規定應對行政相對人的申請應予受理,而有規定則不應受理,這種現象又導致行政機關在具體實施行政執法時不知所措,導致行為違法,產生大量的行政不作為。
行政法律規范本身的缺限導致了對不作為行政行為無所作為,針對行政不作為的“懶”性,每一部法律規范應對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的期限加以約束。但目前,我國的大量的行政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都沒有對履行期限作出明確的規定。
我國的法律、法規、規章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缺陷,主要是由于當時的立法歷史背景、立法機制、立法技術造成的,這種缺陷的存在給行政機關“不作為”大開方便之門,并對此無“法”作為。
2、行政習性的影響
長期以來,政府是命令型政府,現在需轉變觀念為服務型政府,但是由于長時間形成的習性,在短的時間內無法改變,這就導致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中擺架子,耍特權,存在嚴重的官僚主義,對人民群眾的申請無故拖延,或根本不在乎,導致行政不作為。這種習性與現代社會主義法治觀念格格不入,必須盡快根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廖志豪律師?,?墨爾本莫納什大學商學碩士,法學學士;專掌民商事訴訟業務、刑事辯護工作、行政糾紛處理,現任數間房地產公司法律顧問,數間建筑工程公司法律代表,婦聯特聘專家組成員,找法網首席律師,華律網推薦律師;長期致力于法律知識專研及律師服務行業;有過硬實務操作能力,實戰經驗豐富,精于談判調解;現系廣東浩捷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熟悉律師見證、法律意見書、草擬起訴狀等工作,文字功底深厚,熟練運用法律英語。 很榮幸當您需要知法循律時,進入到我的頁面,希望能為您排憂解惑,助您生活無憂! 一、刑事案件: ????涉及危險駕駛、職務侵占、故意傷害、合同詐騙、盜竊等案件。辦案過程中,積極會見犯罪嫌疑人,查閱案卷、審查證據、監督程序,盡最大努力為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法庭辯護。刑事辯護是律師所有業務中風險較高的一項業務,對于律師的辦案程序和技巧要求很高。 二、合同類糾紛: ????涉及合同種類眾多,舉其要者:借貸合同、買賣合同、租賃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股權轉讓合同、委托理財合同、勞動合同等,涉及財產保全、違約金的主張、談判調解、擔保追償、夫妻共同債務、合同解釋、訴訟主體的確定、出資查明、拍賣等法律
主動繳納罰金能減輕刑罰嗎
2021-02-15夫妻雙方書面寫房產歸屬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30監察機關調查過程中,被調查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0-11-29社會團體能否強行變更法人
2020-12-11近似商標駁回復審能成功嗎
2021-01-27何種情況時,保證責任減免
2021-03-15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民事調解強制執行可以申訴嗎
2021-02-02車損險賠償范圍
2020-12-29房屋延期交付有賠償嗎
2020-12-25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離退休不滿5年能解除合同嗎
2021-01-31企業勞務外包如何進行
2020-12-17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是怎樣的
2020-11-24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概念
2021-03-24土地管理是否近三十不會做出變動有何原因以及案例
2020-12-08探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