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適用逮捕措施關鍵是正確掌握逮捕條件。筆者認為,在司法實踐中,逮捕條件存在彈性較大、適用標準簡化、缺乏可操作性、不易把握等缺陷,應加以完善。
■我國現行法律對逮捕條件的有關規定及缺陷
在實踐中,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規定的逮捕條件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問題:
一是“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表述不夠準確。辦案中,無論是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還是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案件都有一定的證據證明存在犯罪嫌疑,只是存在證據多少、充足與否的問題,而不存在沒有證據的問題。另外,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公安機關對于被拘留的人,應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時內訊問……,對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币簿褪钦f,逮捕必須以證據充足為條件,但現行刑訴法對這一證明標準規定得過于籠統,對有什么樣的證據,證明什么樣的犯罪事實,證明到什么程度等問題沒有具體規定,特別是一些只有間接證據的案件,如何從證據的量和證明力上判斷是否達到“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標準,在實踐中不易把握。
二是“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實踐意義不大,存在相互矛盾之處。其一,按照法律規定,逮捕的適用對象是犯罪性質、情節比較嚴重,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對犯罪性質、情節較輕,依法應判處管制、拘役或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原則不適用。但是,我國刑法中任何一種罪行都規定了可判處有期徒刑這一刑罰,因此只要構成了犯罪,就有可能被判處徒刑以上刑罰。其二,我國刑訴法第五十一條第一項規定“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獨立適用附加刑”,可以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刑訴法第五十七條第二款規定,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可以逮捕,這與“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條件發生沖突;再次,這一條件不適應司法實踐客觀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流動人口的激增,出現流竄作案、外地人犯罪案件不斷增加的趨勢。這些流竄犯罪分子一般無固定地址、住所、單位,無保證資金,一旦涉嫌了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附加刑的罪,有可能取保后逃之夭夭,無法保證訴訟。由于沒有具體操作規范,此類案件在法律適用上無所適從,處理上進退兩難。如逮捕,它明確屬輕微刑事案件,可能判處管、免、緩,如不捕又不能保證刑事訴訟順利進行或者可能發生重新犯罪問題,因此在實踐中難以把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異地羈押逃犯怎么計算拘留時間
2021-01-11老婆不愿意生小孩,她侵犯了我的生育權嗎
2021-02-20公司股權轉讓后還可以變更解除嗎
2020-12-27如何寫離婚協議書?
2021-02-14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1-01-19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商鋪使用權有哪些作用
2021-01-28在公司受傷了公司應該賠償什么
2020-12-21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如何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2021-03-05調崗時間法律有規定嗎
2020-12-15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產品責任險與職業責任險的區別詳解
2021-01-21投保前最關心的有哪些事
2021-03-26本案中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2-03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辦理交通保險理賠符合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7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標志管理工作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