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房屋買賣交易量逐年增多。在簽訂房屋買賣合同中,要注意預防被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要警惕房屋買賣合同中的欺詐行為。
房屋買賣合同欺詐
一、實際買賣中,容易出現合同犯罪行為的地方:
(一)房屋租售中介實施的詐騙
1、采用欺騙手段截留客戶資金,將其非法占有或用于投資、轉貸等風險項目。房屋中介公司要求買房者將購房保證金、首付款、購房款等存入中介公司指定賬戶,由他們“代為保管”,利用辦理購房手續的時間差,從事投資、轉貸等風險項目,獲取中短期收益。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運作方式一旦出現問題,最終會導致資金鏈斷裂造成損失。
2、中介公司指使公司員工及他人假扮購房人,與賣房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支付少量定金或部分房款后,將房屋過戶至虛假購房人名下,最后將騙取的房屋轉賣或抵押從中非法獲利。
3、利用為購房人代辦銀行貸款之機將房產抵押給銀行,然后冒用購房人的身份證件,將銀行發放的貸款占為己有。
4、公布虛假房屋租賃、銷售信息,與客戶簽訂租房、購房合同,騙取客戶中介費及定金。
(二)房地產開發商或個人在預售、出售房屋時,隱瞞房屋已抵押或已出售的事實,采取一房多賣的方式騙取他人購房款。
(三)虛構商鋪等房產投資項目,以承諾高額返租收益為誘餌,誘騙投資者進行投資騙取投資款。
(四)以能夠幫助購買回遷房、單位房等低價房為名,虛構房源,詐騙他人購房款。
(五)通過偽造房產證、身份證等手段,假冒房主身份,與他人簽訂房屋租賃、買賣合同,詐騙他人租金、購房款。
(六)隱瞞門面房即將拆遷的事實,虛假發布“門面房轉讓”的信息,將門面房轉租給他人,騙取租金。
二、為避免上當受騙,在進行房屋租賃、銷售交易時,應當注意以下方面:
1、審查房地產開發商及中介公司的資質。開發商須具備“五證”,即《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和《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從事房地產咨詢、評估、經紀服務的中介公司也須具備相應的資格認證。
2、審查房屋產權的真實性。簽訂購房合同前可到房地產登記機構進行查詢,核實房產證的真偽、賣房人與登記人是否一致、房屋是否辦理抵押登記等情況,以免購買無產權或產權有爭議的房屋。不要因貪圖便宜落入“真房假證”的詐騙陷阱。
3、警惕以超高利潤引誘人們從事房地產項目投資的虛假廣告。面對各種媒體的此類廣告宣傳,要做到謹慎識別,理性判斷。投資前應向有關部門進行核實,包括項目的真實性、項目開發的具體內容、與廣告宣傳是否一致等,切莫為追求高額回報盲目投資。
4、謹防交易合同中的“霸王條款”。人們對中介公司普遍存在依賴心理,對他們事先擬好的合同很少提出異議,往往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在簽訂合同前應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提防其中的免責條款陷阱,以防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三、如何應對房屋買賣合同欺詐:
無論是購房或者租賃房屋買賣合同的民事欺詐還是合同的刑事欺詐都是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根據民法和刑法關于合同欺詐應當承擔的責任的規定,在問題發生時,可以采取以下補救措施:
1、協商變更和解除合同。協商變更,包括對合同的內容進行修改或者補充。協商解除,是雙方當事人通過協商,在合同關系有效期限尚未屆滿前提前終止合同。協商變更和協商解除這種補救措施有其局限性,欺詐方往往予以拒絕,在這種情況下,被欺詐方應當采取其他措施。
2、不予履行。不予履行適用于被欺詐方發現已簽訂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規定,對方有欺詐嫌疑,雙方簽訂的合同可能為欺詐性的無效合同的場合。在這種場合,被欺詐方應暫不履行合同規定的內容,如不予付款,以免造成財產無法返還。
3、中止履行。中止履行適用于被欺騙詐方已經開始履行,但尚未履行完畢,發現合同可能為欺詐性合同,對方有欺詐嫌疑的場合。在這種場合,被欺詐方應當暫時停止履行。
4、請求合同管理機關確認合同無效。如果被欺詐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這中發現合同可能為欺詐性的合同,對方有欺詐嫌疑的場合,且雙方在合同中訂有仲裁協議的,可以提請合同管理機關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仲裁委員會對合同進行審查,確認該欺詐性合同為無效合同。
5、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如果被欺詐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中發現合同屬于欺詐性的合同,對方有欺詐嫌疑的場合,且雙方沒有訂立書面仲裁協議,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該欺詐性的合同無效。在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發現對方有欺詐嫌疑的,要及時起訴;在起訴前做好充分準備,包括收集證據、寫好起訴狀等;在發現欺詐方可能處分或轉移已經履行的財產的,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訴訟財產保全。
6、及時向司法機關報案。合同欺詐的案件有許多都是觸犯刑律的,欺詐方應負刑事責任。在發現欺詐方隱匿財產不能履行或欺詐方潛逃之后,被欺詐方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報案,并積極提供各種線索,收集有關合同欺詐的證據,協助司法機關快速偵破合同欺詐案件,以挽回因合同欺騙詐所遭受的經濟損失。
四、在房屋買賣中發現如下五種情況,應使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利益。
根據最高法院的《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有5種情況可以適用雙倍賠償:
1、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
2、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3、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例如在集體土地上建房出售);
4、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5、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在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時候,要注意合同的規范以及證件的齊全,注重了解相關信息,更能幫助我們維護自身合法利益。
什么是合同欺詐行為
房屋買賣合同中的欺詐怎么認定?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子不用兒子扶養可以斷絕關系嗎
2020-11-29股東代表訴訟的條件
2021-03-03冒用商標怎么處置
2021-03-10如何能打贏借條官司
2020-12-25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什么
2021-03-08被告申請財產保全能支持嗎
2020-12-30貴陽南明區組織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鑒定,開展對棉花、毛絨、繭絲、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24哪些情形下可以討回購房定金
2021-01-25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降薪是否需要變更合同
2021-02-22用人單位拒不出具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怎么辦
2021-01-10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不適用一裁終局的勞動糾紛
2020-12-10保險受益人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2021-03-17為獲理賠編造虛假事實騙保險公司構成犯罪嗎
2021-01-15司法鑒定保險傷殘標準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15保險受益權的權利范圍
2020-12-09只因丟失“費用結算收據” 理賠竟打折
2020-12-05返還土地出讓金的相關稅務怎么處理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