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賣時的二手房買賣需注意什么?
拍賣二手房的背景較為復雜,有的情況是二手房主人欠銀行的款,債務到期無力償還,被銀行訴至法院,進行拍賣。有的是作為抵押物擔保,抵押期到抵押權人實現抵押權而拍賣。也有的情況是二手房主人因經濟或刑事犯罪,法院拍賣其房產并沒收其財產等等。
這時往往是購進二手房的好時機,因為拍賣的價格可能會較為理想。但購房人一定要注意,拍賣行拍賣的僅是房產,而由房產引起的其他費用,拍賣機構一律不予過問。例如物業管理費、水費、暖氣費、國際電話費和國內長途話費等。因為原房主人已經因各種原因早已無力償付上述費用,而拍賣方一般是債權人或法院。當拍賣完畢,受益人會立即領錢走人,其他的費用則無人會過問,而這些費用很可能由于房產的不可移動性,而仍然會由有關人士前來催繳,所以拍賣房購買人會發現自己一下子陷人許多莫明其妙的債務之中。
二、二手房的交易稅費
1.營業稅 (稅率5.6%, 賣方繳納)
根據2015年3月房產新政,轉讓出售購買時間不足2年的非普通住宅按照全額征收營業稅,轉讓出售購買時間超過2年的非普通住宅或者轉讓出售購買時間不足5年的普通住宅按照兩次交易差價征收營業稅,轉讓出售購買時間超過5年的普通住宅免征營業稅。
這里有兩個要點:
①購買時間超過2年這里首先看產權證, 其次看契稅發票,再次看票據(房改房看國有住房出售收入專用票據)這三種證件按照時間最早的計算。一般地說票據早于契稅發票,契稅發票早于產權證,房改房中時間最早的是房改所收的定金的票據。
②所售房產是普通住宅還是非普通住宅。
另:如果所售房產是非住宅類如商鋪、寫字間或廠房等則不論證是否過5年都需要全額征收營業稅。
2. 個人所得稅(稅率交易總額1%或兩次交易差的20%, 賣方繳納)
征收條件以家庭為單位出售非唯一住房需繳納個人房轉讓所得稅。在這里有兩個條件①家庭唯一住宅②購買時間超過5年。如果兩個條件同時滿足可以免交個人所得稅;任何一個條件不滿足都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
注:地稅局會審核賣方夫妻雙方名下是否有其他房產作為家庭唯一住宅的依據,其中包括雖然產權證沒有下放但是房管部門已經備案登記的住房(不包含非住宅類房產)。
另注:如果所售房產是非住宅類房產則不管什么情況都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且地稅局在征稅過程中對于營業稅繳納差額的情況,個人所得稅也必須征收差額的20% 。
3.印花稅(稅率1%,買賣雙方各半)
從2009年至今暫免征收。
4.契稅(稅率1%、1.5% 、3%,買方繳納)
征收方法:按照基準稅率征收交易總額的3%,若買方是首次購買面積不足90平的普通住宅繳納交易總額的1%,若買方首次購買面積超過90平(包含90平)的普通住宅則繳納交易總額的1.5%。
注:首次購買和普通住宅同時具備才可以享受優惠,契稅的優惠是以個人計算的,只要是首次繳契稅都可以享受優惠。若買方購買的房產是非普通住宅或者是非住宅則繳納交易總額的3%。
5.測繪費1.36元/平米 總額=1.36元/平米*實際測繪面積 (2008年4月后新政策房改房測繪費標準:面積75平米以下收200元,75平米以上144平米以下收300元,144平米以上收400元)
一般房改房都是需要測繪的,商品房如果原產權證上沒有市房管局的測繪章也是需要測繪的。
6.二手房交易手續費總額:住宅6元/平米×實際測繪面積 非住宅10元/平米×實際測繪面積
7.房屋產權登記費:80元 共有權證:20元
綜合上面所說的,二手房如果被債權人或者是法院進行拍賣的話,那么就意味著這個房屋是屬于被抵押或者是有債各糾紛的房子,對于購房者在購買之前就一定要了解清楚所有的事情,特別是對于債務的情形,這樣在購買之后才不會引起糾紛。
上海二手房交易流程
二手房過戶費該由誰出
二手房過戶注意事項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法幾幾年頒布
2021-03-10離婚調解用出示證據嗎
2020-11-14離婚后辦理房屋轉移登記要什么材料
2021-03-10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1-24遺產20年后歸使用者嗎
2021-02-13代位繼承是否適用于遺囑繼承
2021-02-26入職體檢屬不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28交通意外險理賠時需注意什么
2021-02-12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保險合同成立和保險合同形式是什么
2021-03-05未盡提示、說明義務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方式是什么
2020-11-18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什么人可以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2020-12-11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2020-12-14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規則
2021-01-01武漢市建設工程意外傷害保險管理實施辦法(試行)
2021-01-09交強險條例第六條怎么解釋
2020-12-26如何認定保險責任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