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法》(1995年1月1日生效):
1、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負傷;(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四)失業;(五)生育。勞動者死亡后,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準由法律、法規規定。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2、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3、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二、《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1994年12月3日勞動部發布)
1、第六條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三、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第35條:請長病假的職工在醫療期滿后,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后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辦理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退休退職手續,享受相應的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2、第59條: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
綜上所述,勞動者在非因工受傷期間仍可享受社會福利待遇,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知識。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隨時為您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的刑罰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強制執行債權文書公證程序
2020-12-26出租車乘客受傷由誰賠
2020-11-26交通事故中車主的責任
2020-12-29婚內協議書需要公證嗎
2021-03-05撫恤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1-16承攬人擅自更換材料怎么擔責
2020-12-02代位繼承人生活困難的話可以要求多分遺產嗎
2021-02-15見 證 書(處理公民財產事宜)
2021-02-23需要制定公司規章制度嗎
2020-11-25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人身保險合同理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1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保險公司有哪些盈利方式
2021-02-05保險經紀公司違法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11新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與生效
2020-11-08保險代理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