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行為能否提起精神損害賠償
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月4日作出的《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二條已明確規定:“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為什么刑事訴訟中不能要求精神賠償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里明確界定了附帶民事訴訟只能因遭受“物質損失”而提起,在立法層面排斥了對精神損害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請求的可能。對于物質損失如何定義,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在司法解釋中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即“包括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預期必然遭受的損失。”在理解“預期必然遭受的損失”時,應當把握物質損失與犯罪行為之間的有機必然聯系,如因傷造成的誤工損失就應屬于預期必然遭受的損失。對無法認定、或然率較大的損失,則不能定義為“必然遭受的損失”。
第二、精神損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精神受到損害后,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賠償等方式進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是針對精神損害的后果所應承擔財產責任。2002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該批復進一步明確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害人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精神損害賠償之訴求無法律支持。
所以從目前的法律來看,是不支持刑事犯罪案件中受害人提出的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精神損害賠償僅在民事案件中適用。以上就是關于犯罪中能否申請精神賠償的解答。如果您還需要更多這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異地交通事故可以在本地起訴嗎
2021-03-22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處理或處罰
2021-02-21如何撰寫交通事故和解賠償協議書
2021-02-14行政處罰最短要多長時間
2021-02-27不服指定監護關系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09朋友探監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3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學生在學校被同學弄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5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保險公司罰則中相關問題有哪些
2021-01-31重復保險出險后能獲得超額賠償嗎
2020-12-16輕微傷保險公司賠付還要額外賠付嗎
2021-01-05買了新車怎么上保險
2021-03-15土地承包經營權延期三十年是什么意思
2021-01-29房屋拆遷營業稅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25拆遷國有土地補償協議怎么寫
2021-02-16需要什么材料拆遷人才能申請行政裁決呢
2021-01-02什么是拆遷安置房
2021-01-12征地補償款如何結算
2021-01-28為什么拆遷中找關系有時候反而弄巧成拙?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