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證據要件由誰提供?
行政不作為證據要件大部分都是由行政機關來提出的,當然原告的話他也承擔一定范圍之內的舉證的責任,必須要證明自己已經提出相關的申請的事實,對于被告,如果主張自己也不存在著這樣的一種不作為的行為,就需要提出證據。原告作為行政相對人在行政訴訟中應承擔一定范圍的舉證責任,證明自己提出“申請”的事實,被告存在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或消極的行政行為,還應當提供證明自己的行為合法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對于行政主體只有在相對而言人申請的條件下才能做出的行政行為,如行政相對人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這是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正當權利的合法行為,行政機關應當根據申請,按照法定程序給予答復,如果拒絕頒發或者拒不答復,都屬于行政不作為。行政相對人提起行政訴訟,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自己啟動行政程序為的前提條件。
二、行政不作為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1、行政不作為違法必須以行政主體具有法定義務為前提。這種法定義務是法律上的行政作為義務,不是其他義務。行政作為的義務來源于法律的明確規定,根據中國的行政組織法,各行政機關都有法定職責,同時,也有要求行政機關在履行法定職責時遵守法定程序的義務。在實體上的行政義務,主要是要求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應盡到保護的職責;在程序上的義務,由于中國行政程序法典尚未出臺,行政程序的法定義務主要散見于各單行法律、行政法規及行政規章中,如行政處罰法中規定的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的表明身份的義務,告知的義務,聽取申辯和陳述的義務等。
2、行政不作為違法以行政主體沒有履行法定作為義務為必要條件。行政主體的不履行法定義務表現為,行政主體沒有作出任何意思表示,或不予接受、遲延辦理。如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面臨人身權、財產權遭受侵害時,具有相應法定職責的行政機關予以拒絕或不予答復。再如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方提出的保護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申請明確表示不履行或雖然未明確表示不履行但超過法定期限仍不履行,即在法定期限內,既不表示履行也不表示不履行。這里的“不履行”不是行政主體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是有履行能力卻故意未履行、延遲履行。
在當代社會行政不作為的這種現象必須要得到嚴厲的處罰,但是由于很多情況之下,行政的相對人并沒有這樣的一種積極維權的意識,所以也就不了了之,如果要進行相關的訴訟或者行政復議的話,需要提供一定的證據。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行政不作為訴訟時效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新房天花板有裂縫如何維權
2021-02-28引用網絡上句子算侵權嗎
2021-03-26擔保過期法院怎么處理
2021-02-13人事爭議處理決定適用于什么人事爭議
2021-02-15侵權糾紛法院管轄法院
2020-12-31勞動合同變更需要員工同意嗎
2021-02-06借貸糾紛夫妻是否共同賠償
2020-11-15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人身保險的保險金額是由投保人承擔嗎
2020-11-15廣西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07人身保險理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1-21車險責任應賠償多少比例?
2021-03-20保險合同違約的利息怎么計算
2020-12-04保險合同冒名掛失是詐騙嗎
2020-12-27保險人的概念
2021-01-07小產權房的拆遷補償會比大產權房低嗎
2020-11-19成都市殘疾標準的相關規定以及在拆遷上享有的補助是怎樣的
2020-11-17新農村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