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傳播網絡謠言入刑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九),新的法律將于11月1日實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關“網絡謠言”方面的新規定。新的規定包括:第一百二十條之六明知是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增加一條,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設立用于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行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增加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知名法學專家、杭州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浙江靖霖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徐宗新認為,新法明確了在網絡上傳播4類不實信息,造成嚴重后果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這次刑九新法對網絡造謠、傳謠行為設立了法律高壓線,給網絡行為劃上了一道“硬杠”,使廣大網民對法律心存敬畏。
徐宗新說,在網絡上傳播信息有別于個人之間的談話或者在一般性公開場合發表的意見,網絡面對的是億萬網民,一旦出現謠言,起到的惡劣影響是無法估計的。“所以網友在發布一條信息前,一定要事先進行考證,即使在傳播前不知道信息的真偽,一旦傳播后造成嚴重后果,也算是間接故意,也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浙江工業大學客座教授胡瑞江則認為,此條的適用也應防止刑法濫用的情況。“此條有個兜底條款,便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也就是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達到怎樣的情節屬于嚴重擾亂,怎樣的結果屬于造成嚴重結果,后續可能需要司法解釋予以進一步明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稅如何征收
2020-11-19不良資產包可以抵押嗎
2021-01-21事實勞動關系主要包括哪幾種情形
2021-01-15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案件重審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1-20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境外人員國內購房政策有哪些調整,外籍人士購房條件又有哪些
2021-01-15房屋中介欺詐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31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企業做出調崗決定,員工是否應無條件服從
2021-02-10近因原則在保險糾紛中如何適用
2021-01-07《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0-12-19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林地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2-15惠來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28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5離婚時拆遷補償款如何分割
2020-12-10房屋拆遷糾紛如何訴訟
2021-03-18拆遷獎勵每個人都有嗎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