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需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故意殺人觸犯刑法,依據法律主體的行為能力,是否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對于成年人并且正常精神狀態下可能會被判無期或死緩或死刑。而見死不救,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一般公民見死不救承擔社會輿論的譴責,不承擔法律責任,因為沒有法律特定義務,但負有特定義務的公務員、工作人員及法律授權的人員不但違法甚至犯罪。如警察、黨員、夫妻關系的,有撫養扶助關系的父母和子女。
1、見死不救是屬于道德層面的行為。該法律管的歸法律,該道德約束的,還是給道德來解決。法律最基本的制定理念是讓人不能為惡,制定時認為人都是中性或者趨向惡的。而讓見死不救者承擔法律責任是要求人不得不為善,這偏離了法律制定的基本理論。而且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屬于以暴制暴的的強制力規范。如果設立見死不救罪,就意味著國家強制人民,違反了國際主義人道精神,侵犯了人權。
2、這種辦法不能提高公民的積極性,反而會使人產生害怕與畏懼的心理。作為一種有限的社會資源,刑罰手段應當著重被用來打擊那些影響社會基本秩序的犯罪。如果將見死不救規定為犯罪,那么公民生活可能動蕩不安、社會秩序將動蕩不定,會讓人們成天誠惶誠恐。如果這樣定罪,會游泳的人一輩子不要到河邊湖畔,因為不知什么時候有人落水了,如果你不去救就會有牢獄之災。
3、這么做并沒有辦法做到監督和取證,且標準難以確定,沒有其存在的意義。什么是見死不救?如果我救了,可是對方還是陷入危險之中呢?而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見死而救。?況且即使立了法,如何定罪量刑,縱觀世界各國,關于此罪也是規定不一,因此要統一都是一個很困難的事,而且自古中國都有“法不責眾”之說,在一個普遍沒有達到的標準下定罪,是不適合的。
綜上所述,見死不救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一般公民見死不救承擔社會輿論的譴責,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如果是有義務需要去解救他人生命的卻見死不救的,就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您還要任何其他法律問題,可以咨詢我們律霸網的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并購和收購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2021-03-24AA制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注意事項
2020-12-20再婚老人遺產糾紛相關內容
2020-11-20贍養義務可以協議免除嗎
2021-01-02法律是如何規定虐待的
2020-11-21代位繼承和轉繼承的差別有哪些
2021-01-02勞動合同寫的工資跟約定的工資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15用人單位末位淘汰解除勞動合同合不合法
2021-01-03勞動部門收到集體合同多久未提出異議會生效
2020-11-20工資80,七天試用期給30合法嗎
2021-01-10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 由何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020-12-22保險到期數小時后投保車輛發生火災
2020-11-24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報案不及時擅離現場,查不清事故原因保險公司能否賠償
2021-03-05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的內容是怎樣的
2020-11-21保險理賠需要幾天
2020-12-26分析旅行社責任保險案例
2020-11-27探析保險法中的自殺條款(上)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