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自首必須滿足兩個條件:自動投案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于“自動投案”和“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內涵,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中分別予以明確規定。但該司法解釋對于以下兩類案件是否存在自首沒有規定:單位犯罪案件、以非司法機關前置介入為偵破案件必經程序的案件。筆者以為,這兩類案件中均存在自首情形。
一、單位犯罪案件自首的認定。按單位犯罪之特征,單位集體意志、直接負責的單位主管人員或單位實際負責人的意志代表單位意志,其行為也代表單位行為,因此,如果由單位集體決定或者由直接負責的單位主管人員、單位實際負責人決定自首,并由直接負責的單位主管人員、單位實際負責人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單位罪行的,應當認定單位自首。對于單位自首,目前只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于2002年7月8日聯合印發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涉及到。該意見第21條“關于單位走私犯罪案件自首的認定問題”指出,“在辦理單位走私犯罪案件中,對單位集體決定自首的,或者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首的,應當認定單位自首。認定單位自首后,如實交代主要犯罪事實的單位負責的其他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視為自首,但對拒不交代主要犯罪事實或逃避法律追究的人員,不以自首論。”該司法解釋對于單位走私犯罪案件中單位自首予以確認,意義十分重大。筆者認為,在目前尚無關于一般單位犯罪自首的司法解釋的情況下,具體認定單位自首可參照該意見執行。
二、以非司法機關前置介入為偵破案件必經程序的案件,如稅務機關對于稅案的前置審查,紀委對部分職務犯罪的前置調查。對于此類案件中是否存在自首,司法實務中存在兩種對立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此類非司法機關前置審查程序中不存在自首;一種觀點認為應分情況區別對待,對于實質上符合自首條件的,應當認定為自首。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是,根據《解釋》規定:“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訊問、未被采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的是自首。根據舉重明輕的法律解釋原則,嫌疑人在上述情形下向前置介入的調查機關投案并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的行為,也應認定為自首,否則,對于行為人而言是明顯不公平的。認定自首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在兩塊地上如何建物
2021-01-09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是多少
2020-12-01婚姻法解釋三
2021-01-09逼婚是否侵犯婚姻自由
2020-11-11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業務承包關系算雇傭嗎
2021-01-13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勞動仲裁員聘任期是幾年
2021-02-18飛機延誤找誰賠償
2021-02-10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逆行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3-14空運保險的險種有哪些
2020-12-25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車禍致殘的理賠項目有哪些
2021-03-11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保險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答辯狀
2021-01-17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虛假林木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