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權的消滅之后還可以重新獲得嗎
可以重新獲得
(一)所有權取得的概念
所有權取得是物權取得的一項重要內容。所謂所有權的取得,是指民事主體根據一定法律事實獲得某物的所有權,從而在該特定主體與他人之間發生以該物為客體的所有權法律關系?!睹穹ㄍ▌t》規定,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物權法》規定,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因此,合法性是取得財產所有權的基本前提和條件。質言之,所有權只有依法取得,非依法律不得取得所有權。除此之外,所有權取得還必須遵守公序良俗原則,并不得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為代價。
(二)所有權取得的方式
合法取得所有權的方式,在民法學理論上根據是否以所有人的所有權與意志為根據,可以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兩類。
1.所有權的原始取得
所有權的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已有的所有權和所有之意志為根據,直接依照法律規定,通過某種方式或者行為取得物之所有權。從各國民法的規定來以及民法物權學說上來看,所有權的原始取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各種:
(1)勞動生產取得。即人們運用工具通過體力和腦力的支出,對自然物進行改造、加工或利用原材料制造出具有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產品。勞動生產是取得所有權的最基本、最重要方式,如農-民收割莊稼,工廠生產產品。勞動生產為所有權取得的一種方法,是我國民法學界目前的通說。但生產究竟為所有權的獨立取得方法還是綜合取得方法,是不無疑問的。我們認為,勞動生產取得盡管是所有權之原始取得方式,但卻未必是一種獨立取得方法,從勞動生產取得所有權的實踐來看,界定為綜合取得方法更為妥當。因為勞動生產主要是從行為過程意義上觀察的結果,同樣是勞動生產,有些情況下可能基于孳息而取得,例如果農采摘蘋果之取得,既可以認定為勞動生產取得,也可以認定為收取孳息取得;有些情況下可能是基于先占取得,例如從事遠洋捕撈生產作業以取得海生動植物,除了認定為勞動生產取得之外,還可以認定為基于先占取得。因此,勞動生產并不宜一概界定為獨立取得方法,它更是所有權的一種綜合取得方法。
(2)收取孳息取得。孳息相對于原物而言,是原物所出之收益。孳息分為天然孳息、人工孳息和法定孳息,前者是自然物依自然規律產生出來的新物,如母雞所產之雞蛋,葡萄樹上所結之葡萄等;中者是用原材料加工制造的產品,如木材加工后所形成之書桌,野草加工后所形成之中藥等;后者是根據法律之規定,通過就原物實施一定法律行為而取得的由原物派生出來的孳息,如房屋出租后所生之租金,現金儲蓄后所生利息等。一般情況下,物的所有人對物所產生的孳息擁有所有權。
天然孳息在沒有與原物分離之前,原物所有權轉移,原則上孳息的所有權也隨之轉移,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或合同規定,孳息也可以歸非原物所有人享有所有權。對此,我國《物權法》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
按照交易習慣取得??梢?,嚴格來說,收取孳息也不是一種獨立的取得方法,有些孳息之取得同時也可適用于其他取得方式之規則。
(3)國家強制取得。國家強制是在法律規定的特定場合下,國家從社會公共利益出發,不顧及所有人的意志和權利,直接采取沒收、征收、國有化或稅收等強制手段取得所有權的方式。對此,我國《物權法》規定,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
但是,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征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和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梢姡瑖易鳛槿鐣目偣?,可以通過強制方法取得所有權,取得所有權的這些方法,雖然具有不同的性質,得按法律的規定用于特定的場合,但其共同特征是:都具有不顧所有權人意志的強制性,都不是按照平等、自愿之民事流轉方法取得所有權,因而都屬于所有權之原始取得方法。
(4)拾得遺失物取得。遺失物是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偶然喪失占有之物。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段餀喾ā芬幎ǎ暗眠z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該法同時規定,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六個月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梢姡罁覈F行法律規定,拾得遺失物必須返還失主(權利人),確實無人認領的,應由國家取得所有權。然而,從世界民事立法的視角觀察之,即可發現,關于拾得遺失物能夠成為所有權取得的方法,存在羅馬法的不能取得所有權主義和**曼法的取得所有權主義。近代以來的諸多民事立法,基本上
繼受了后者,即絕大多數國家的民事立法認為,遺拾物的拾得屬于所有權原始取得方式之一,并且一般由拾得人取得遺失物之所有權。
(5)無主物取得。無主物是指沒有所有人或所有人不明的財產,主要包括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財產。依我國《民法通則》及繼承法的規定,無主財產出現時,一般由國家取得所有權,死者生前是農村集體成員,如有無人繼承或無人受遺贈的財產,也可由集體所有制組織取得所有權。當然,自然人、法人對于挖掘發現的埋藏物、隱藏物,如果能夠證明屬其所有,而且根據現行的法律、政策又可以歸其所有的,應當予以保護。
《物權法》也規定,拾得漂流物、發現埋藏物或者隱藏物的,參照拾得遺失物的有關規定。文物保護法等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6)添附取得。指不同所有人的財產合并在一起,形成一種不能分離的財產。添附一般包括混合、附合和加工三種形式。其中,混合與附合為物與物相結合,加工則為勞力與他人物的結合。由于要恢復原狀已不可能或經濟上不合理,現代各國立法一般根據添附的事實,重新確定所有權的歸屬,并斟酌具體情況,以形成共有關系為補充。
(7)先占取得。先占是占有人以所有的意思,占有無主動產而取得所有權的法律事實。先占是針對無主物取得所有權的重要方式,但我國《民法通則》和《物權法》都沒有對先占作出規定。在世界民事立法范圍內,有三種立法例,一是先占自由主義,即不分動產和不動產的不同,而一律允許自由先占而取得其所有權,為羅馬法所采;二是先占權主義,即不動產只有國家才能取得所有權,至于動產須待法律許可,才能取得所有權,為**曼法所采;三是折衷主義,即無主物被區分為動
產無主物和不動產無主物,無主動產適用“先占自由主義”,個人可依先占取得所有權,而無主不動產則適用國家先占主義,只有國家才能享有所有權,為現今世界多數國家所采。但不論何種立法模式,先占為所有權之原始取得方法,則無疑問。
(8)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指從無權轉讓人處取得占有的善意第三人,根據物權善意取得制度的規定取得占有物的所有權。關于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即什么占有物可以適用善意取得,學界存在爭議。傳統民法認為,善意取得只適用于動產,多數國家(如法國、日本)也將善意取得的標的僅限于動產,理由是“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公示方法,交易上不至于誤認占有人為所有人,而動產物權則以占有為公示方法,極易使人相信占有人為有處分權之人,故善意取得之標的物,以動產為限”。但現代民法在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方面,存在幾種觀點:一種認為善意取得只適用于動產;一種認為不動產也可以適用善意取得,“因信賴不動產登記之善意第三人,已依法律行為為物權邊動之登記者,其變動之效力,不因原登記有無效或撤銷而受影響”;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善意取得適用于財產權,不僅包括物權,也包括債權。
(9)時效取得。時效取得是指占有他人之物,繼續達一定期間而取得其所有權(或其他財產權)的制度。也就是說,時效取得是以所有之意思和平、公然占有他人之物超過法定期限者,可依法取得占有物所有權的取得方式。時效取得與消滅時效、先占、善意取得等相近法律制度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法律特征。其一,時效取得與消滅時效一樣,都是以一定時間之經過為要件,但時效取得之時效屆滿的法律后果是取得財產所有權或者其他財產權,而消滅時效屆滿的法律后果則是請求權或勝訴權消滅;其二,時效取得與先占和善意取得一樣,均以財產的占有為取得財產所有權之要件,
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所有權的消滅之后的相關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無罪辯護流程
2021-03-17個體工商戶年檢步驟是什么
2020-12-27增加注冊資本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28交通事故私了協議書范文
2021-01-23民間送養行為是否違法
2021-01-27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做好因國際金融危機引發案件工作的通知
2021-02-11委托代理的法律后果怎么規定
2020-11-10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雇傭關系可以隨意解除嗎
2020-11-29員工年底前被離職,還能拿到年終獎嗎
2021-03-03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飛機延誤8小時賠償標準
2021-01-17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保險合同終止多久可以復效
2020-12-26事故證明書可以報保險嗎
2021-01-03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需要投什么保險
2021-01-20